【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僅有百分之二點五的氣喘病患,獲得良好控制,有些人因擔心平日用藥會導致副作用,因此只在氣喘發作時,緊急使用氣管擴張劑;但醫師指出,氣喘平日控制用藥多是抗發炎藥物,不會有長期使用無效的問題,其中的類固醇含量也很少,反而是緊急發作所使用的急救型藥物,所含的類固醇,是控制用藥的一百倍以上,呼籲病患做好平日控制,避免急性發作。
三十一歲的黃先生從小就罹患氣喘,由於認為無法徹底治療,因此只消極地在發作時,使用急救型藥物,甚至曾一天使用三十次。
台大小兒科主任醫師江伯倫指出,一日多次使用氣管擴張劑相當危險,且用久會失效,若一天使用五、六次發覺無效,顯示藥物已無法使氣管擴張,須快速就醫。
他說,氣喘是慢性發炎病,控制較緩解重要,但多數病患不重視平日控制,只在發作時,緊急噴類固醇;江伯倫表示,平日不控制的原因,可能是醫師未做充分宣導,也有些病患擔心使用控制藥物會有副作用。
其實,氣喘平日控制藥物所含的類固醇成分很低,每天約只有零點四毫克,而急性發作時所吸入的類固醇約是六十毫克,相較起來,平日控制反而安全有效。
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郭壽雄指出,全球氣喘治療所面臨的共同瓶頸為,病患不積極監測氣喘,有鑑於此,委員會已將全球最新的「氣喘控制測驗(Asthma Contral Test,簡稱ACT」引進台灣,一分鐘就能完成氣喘控制測驗,希望提高病患自我控制意願。
ACT操作簡單、測驗容易,可反應出過去一個月,而非一時的控制情況。氣喘諮詢委員會已經將此測驗,翻譯成為具有信度與效度分析的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