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徵詢孩子們的意見:「要不要把存在銀行的壓歲錢拿出來買基金?」那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們馬上反應:「不要,我不喜歡喝雞精。」如今,八年過去了,孩子們已是大學生,在他們名下以單筆或定期定額扣款所買的基金,隨著股市漲跌有賺有賠,最大的收穫是他們認識了此「基金」非彼「雞精」,也會看每月銀行寄來的「財報」了。
之所以會接觸「基金」,是因為我們夫妻倆都是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卻在生平第一次的理財大計上遭遇重大挫敗。當年,由於自住的需要,在最高價時買了房子,又為了換屋需求,在房價慘跌時不得不賣了房子,一買一賣間,損失的是七位數!痛定思痛之餘,搜尋各家的「理財大法」,發現以我們的「懶人」個性,還是買基金,尤其是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最不傷腦筋。只要利用每月餘下來的小錢投入銀行的「基金撲滿」裡,就可以看著銀行寄來的「財報」,了解投資報酬率的變化,感覺自己的財富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了。
經歷了二○○○年那場全球股市從高點往下溜滑梯的冰風暴,我們家的基金投資報酬率也從漂亮的正值跌入可怕的負值,我這才懊悔自己犯了全天下「基金族人」都會犯的錯:當報酬率好時捨不得賣,當投資淨值「跌跌不休」時,又不甘心賠錢,於是等待再等待,部分慘賠的基金從此被冷凍起來進入休眠狀態。沒賠那麼慘的基金,則藉由這次眼看著「投資現值」被蒸發不見的切身經驗,學習到要設「停損點」,甘心認賠贖回,少輸為贏;也了解到要設「停利點」,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這種不貪心(報酬率達百分之十)、不懶惰(找時間跑銀行辦贖回)的操作方法,總算讓我們慢慢還清了房屋貸款。至於部分慘賠的基金,因為不是借高利貸來投資的,沒有限期還款的壓力,我也有耐心等待春天燕子的到來。
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那就是眼見股市低迷時,大多數「基金族人」常會犯另一個錯:「保持觀望,停止扣款。」殊不知淨值狂洩時,投資人買到的單位數愈多啊!日積月累,待股市反轉時,可就是大大的驚喜了。所以,即使二○○八年股市再度跌得奇慘時,我也不煩惱,因為我為我們全家的「基金撲滿」可以愈來愈飽滿而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