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天舉辦「石化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公聽會,經濟部工業局與學者各說各話,雙方無交集。環保署指出,將召開公聽會的延續會議,繼續討論。
經濟部工業局在簡報中表示,以「乙烯規模」及「乙烯自給率」兩項評估指標做為政策達成目標評估工具,並將政策目標設定為乙烯規模至少得以因應百分之九十的乙烯需求量,並以亞太主要競爭國乙烯自給率來比較,台灣二○一二年預估是偏低的。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表示,看了這份報告,如果這是學生碩士論文,口試一定不會通過,因為報告中所使用的乙烯需求模型,是不適當的模型,乙烯需求預測完全不對,政策評估報告書應重寫。
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也認為,報告書中許多數據有問題,是涉「欺騙環保署不懂經濟」、「隨便跟你唬弄」,例如就業效果有誇大之嫌,經濟部說就業效果將超過八十八萬人,不知是如何算出來的,「這樣台灣還會有失業率嗎?」王塗發說,擴產愈多乙烯,對原油的進口依賴度就愈高,石油危機時,台灣經濟受到的衝擊就愈大。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簡報內容不是石化政策,而是乙烯發展計畫,內容中沒有政策課題分析、國際能源減量趨勢緣由分析等,報告中只有看到經濟發展,還有錯誤的自給率。
對於學者的質疑,經濟部與會代表回應表示,尊重學者的意見,但每個人的運算模式不同,會再向學者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