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音樂可能是種效果溫和的止痛劑;美國有些醫院,甚至有音樂治療師幫助病患度過痛苦療程。但專家也表示,音樂療法未必適用任何人。
克利夫蘭診所護理研究員席蕾琪表示,音樂止痛的效果,顯然與身心互動相關。
席蕾琪最近與凱斯西方育材大學的古德,針對六十位有慢性非癌症疼痛病患展開音樂止痛作用的研究。其中,每天戴耳機聽一小時音樂的病患,疼痛與憂鬱感大幅減輕,自我控制感也提高。
她說,可能是音樂引起體內荷爾蒙或免疫系統變化,減輕疼痛;也可能是音樂轉移注意力而達到止痛效果。
科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音樂與神經科學家索特表示,疼痛並非音樂能治療的唯一症狀;他就曾以經過節奏設計的音樂,針對運動能力受損的中風與帕金森氏症病患進行研究。他說,此方法已成為全美各地復健計畫標準治療的一部分,且對改善行走能力效果特別好。
佛羅里達音樂療法計畫主任史丹莉表示,目前較新的研究,在於了解類似方法是否能幫助腦性麻痺的兒童。音樂現今已被用於治療早產兒、自閉症、發展障礙、有心理衛生問題患者。
她提醒,別以為有治療作用的音樂就必須是古典音樂或以樂器演奏的音樂。她說,有些人聽了會有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