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讀懂名句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哀怨的清商曲調,輕輕吟唱急促憂傷的短歌,總無法唱成完整柔情動聽的長歌。皎潔的月光照耀在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無眠的夜太過漫長。牽牛織女只能遠遠地空自互相對望,你們究竟犯了什麼錯,而被天河分隔阻擋。
背景常識
曹丕的〈燕歌行〉一般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由文人創作的七言詩(全詩每句七字)。《詩經》基本上是四言體,《楚辭》雖然有七言句,但多帶有「兮」字,格式與韻式都不算真正的七言詩,直到曹丕兩首〈燕歌行〉出現,正式確立了七言詩的體裁。
〈燕歌行〉是樂府詩,樂府詩題冠上地名表示一種地方特色的樂曲。燕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是今天中國北京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一帶,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的交界地區。唐人韓愈曾言:「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形容這地區征戍不斷,屬古戰場。〈燕歌行〉此曲調名創於曹丕,以男子出門征戰為背景,描繪妻子獨守空閨、望穿秋水的心情,後代多用來描寫征戰之事。
這首最古老的七言詩,句句押韻,語言清麗婉轉,音節和諧流暢,體現了曹丕「詩賦欲麗」的主張。七言詩到唐代發展至顛峰,可分為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嶄新、容量更大的形式,也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名句故事
允文允武的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自敘》中曾提及,他從少年時就常常跟隨父親曹操各地征戰。〈燕歌行〉一詩的背景雖然與征戰有關,但描寫的卻不是上戰場的威武士兵,而是從女子的角度去描寫丈夫因征戰而遠離家門,自己空閨獨守、空床獨睡的悲愁與不滿。
這樣的悲愁發生在秋天,〈燕歌行〉的布景與道具有枯樹、落葉、飛燕和大風:「秋風蕭琴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在「秋風催佳句,霜葉織華章」的詩歌傳統中,「月夜」也是詩人的最愛,「秋風」加上「月夜」就構成了〈燕歌行〉的抒情基調。除此之外,月夜天空裡還有兩顆催淚的牛郎織女星,於是曹丕寫下了名句:「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一幅秋風秋月夜的孤單女子圖,其背景音樂是「清商」(「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清商」(清曲)可說是古代的療傷系情歌,其特色是音節短促、聲調低弱。
在〈燕歌行〉中,曹丕心思之細膩,彷若真女子,難怪清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為:「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動盻無非可憐之緒。」意謂曹丕好像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心痛病發時捧胸皺眉,她雖然只是低著頭沒喊一句痛,但其眼神姿態已讓人覺得楚楚可憐。
沈德潛的《古詩源》也說:「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意思是說曹丕的詩有文人的優雅氣質,與他父親曹操的悲壯風格不同,他的詩柔約婉轉,最能觸動幽微的情緒。(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