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永和訊】每到春節期間,家家戶戶總會貼個「春」字應景,新北市民杜清安對立體剪紙格外投入,花了二十幾年,僅鑽研一個「春」字,且發展出百種以上的剪紙花樣(見圖/林昭彰)。
由於閩南語的「春」字發音,雷同於「存」字諧音與含義,朋友總喜歡消遣杜清安說,「你剪了二十年春,那家裡不就『存』很多(俚語意指富有)。」杜清安笑說,金銀財寶是沒有,倒是累積了很多快樂與祝福,無形財富更有價值。
本業是汽車維修的杜清安說,從小即對美工有興趣,國中曾在老家獲得台南市風箏比賽第二名。二十七年前,他在金門服役的春節前夕,為了布置中山室,到市集購買春字吊飾,看來看去卻覺得很俗,激起他動手DIY的想法。於是努力蒐集資料,從臨摹到創作,不知不覺就剪了二十幾年的「春」字,甚至發展出簡易教學標準作業流程,有機會便應邀授課。
杜清安說,製作工具都是從文具店買來,包括剪刀、筆刀、近四十種各式圖案打洞機,號稱只要會用剪刀,人人都能創作。先用「春」字模在紙張描邊、剪下,接著各自發揮創意打洞、筆刀割出線條裝飾細節,最後將兩張對折春字,用牙籤沾樹脂黏貼騎縫即可,待乾對稱翻開就是立體春字。
如要在春字下方加掛吉祥話,則需挑左右對稱的漢字即可剪,譬如「百年」、「平安」、「富貴」,若像「玉」或「兔」多一點,就得用筆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