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感覺疲勞時,打點滴可補充體力、營養,還能止頭暈?對於俗稱「吊大筒」的大量點滴注射,民眾有許多錯誤觀念,不僅影響自身健康,也浪費醫療資源。健保局就醫療院所較常見的自費項目邀請專家說明,提醒民眾注意。
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指出,大量點滴注射是指經由靜脈注射瓶裝的生理食鹽水、林格兒氏液、葡萄糖液等液體,一瓶容量為五百西西。
主要使用情況包括,暫時無法進食或不宜進食者,或是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極度低血糖、須急救時,以及須經由點滴注射藥物,例如抗生素、化學治療藥物等。
他說,很多民眾認為身體疲勞時,可靠打點滴補充體力營養,其實,一般點滴的營養成分只含百分之五的葡萄糖,因此,五百西西的輸液只含有二十五公克葡萄糖,其營養價值還不如一碗稀飯。
此外,酒醉、頭暈時,打點滴可提神皆是錯誤觀念。健保局提醒,當病情有需要打點滴,可收治療之效;但在不需要時打點滴,不但無助病情,甚至可能因注射過量導致水中毒,甚至對身體造成危害,例如對心肌炎、心肌梗塞等病患而言,打點滴可能造成心臟衰竭惡化。
高資彬表示,另外一些已包含於健保診療項目支付的一般材料,例如棉棒、紙膠、抽痰管、一般導尿管與鼻胃管等,費用皆已包含相關治療處置,或手術項目支付標準內,因此,醫療院所不應另向保險者收費。
相關的自費項目常識,健保局將視民眾的需要,邀集專家學者說明,並且將公布於中央健保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