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家附近有一間宮廟,廟裡的人叫我要安太歲,我想回佛光山大雄寶殿安就好,但他們說佛教沒在信這個,是真的嗎?佛教有犯太歲的說法嗎?沖了太歲要如何化解?
福報禪師答:首先,我們應該為「太歲」喊冤,依照近代人所理解的太歲,都是用來沖人、煞人的,這其實是一個誤導。太歲星在最早的時候,是天文意義上一顆虛擬的星,用來對應真歲星(即木星)在黃道的運行,此時不僅跟佛教無關,甚至跟所有宗教都無關。
在東漢之前,太歲被視為尊貴的象徵,也用來代表君王,就像後來將皇帝視為龍一樣,這是一種民間崇仰的觀念。因為太歲是尊貴的,人們認為太歲所在方位也是尊貴的,因為太尊貴所以必須避開,這才符合中國人上下尊卑的標準。
太歲星在古代非但不是兇煞,甚至被視為守護神,正值太歲年的人,可以順著太歲星的福蔭獲得吉祥如意,後來才慢慢演變為如今的樣貌。
佛教信不信這個?星雲大師曾說正信比迷信好,迷信比不信好,不信比邪信好,如果一個人自認太歲當頭,而能在這一年裡韜光養晦、謙沖自省,那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事實上,佛教在這方面更為積極,一般人也許只在犯太歲那年,安個太歲、做件好事,等這一年過了,就事不關己了;但是佛教認為,修身養性廣結善緣是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要做的,因此在一年伊始,在佛寺點盞智慧吉祥的平安燈,期許自己在未來的一年,仍然秉持佛陀的教誨,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點一盞燈,做為未來美好一年的起點,每年都能有這麼美好的新起點,也就不怕太歲當值不當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