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張雅雯台北報導】消基會依據衛生署統計結果發現,近幾年光是跌倒引發的死亡案例,全國就有一千多件;四十歲以上,每五歲年齡區間死亡人數皆超過五十人;而嬰幼兒就醫原因的排行榜,跌傷占百分之八也高居第一。消基會指出,保護小孩、老人免於跌傷的威脅,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跌傷是居家意外之首,消基會董事長蕭錦霞指出,國民健康局五年前曾就中老年人跌倒議題進行訪問,其中近四成老人將跌倒歸於環境因素;但也有高達五成的老人歸於個人因素,又以突然頭暈、眼前一片漆黑最為常見。
蕭錦霞表示,老年人可能因為血栓、自主神經或循環系統失調,甚至其他身體方面的因素造成跌傷,但在環境因素,牽涉層面非常廣泛,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可能因地面材質、坡度、雜物、鞋底材料及磨損程度,甚至是地面水分、灰塵、油漬等變數,造成滑倒、跌倒導致受傷。
部分家庭喜歡在浴室使用大塊地磚,以為容易保持乾淨,其實並不安全;蕭錦霞強調防滑是止跌必要措施,挑選大塊地磚要注意是否有止滑效果,民眾可以目視、觸摸自行估量地磚的防滑效果,表面有凹凸紋路、觸感的磁磚防滑效果較佳,部分釉面磁磚雖有凹凸造型,觸摸時表面卻無粗糙感,止滑效果較不理想。
針對老人防跌,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郭鐘隆曾以「保命防跌」作為研究計畫,並曾在北市健康服務中心開設防跌班。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目前在維護老人安全的大架構下,關注老人居家、道路安全問題,雖然沒有繼續在開防跌班,但是相關精神已經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