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齊襄王本名田法章,齊湣王之子。燕國派樂毅攻打齊國,占領了七十幾座城,齊國幾近亡國;齊湣王退守莒城,不久死於淖齒之手。
法章到莒太史家中作傭人。後,莒人立法章為齊王,田單破燕軍,迎接襄王返回都城臨淄,田單被封為相國。
有一次,齊襄王和相國田單一起出行。路遇一河,一個老人獨自過河,由於天寒,老人過河後便坐在河邊起不來了。田單見此情景,便脫下自己的皮袍給老人穿上。
齊襄王對田單的舉動很不高興,認為他是對百姓施以小恩小惠攏絡人心,日後將可能和自己爭高下,甚至篡奪王位。
齊襄王的自言自語被貫殊聽到了,他跟齊王獻策說:要想使田單的善舉不超過大王的名聲,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力使力││大力表揚他的善行。
齊襄王果真照辦,回去後大力表揚田單的善行,號令全國百姓向田單學習,還說,田單之舉是為他分憂解勞。
過幾天,貫殊又向齊襄王獻策,讓他在早朝時親自慰勞田單。齊襄王照做不誤,不僅慰勞了田單,而且還宣布要收容生活無依無靠的人。
從此,齊襄王名聲大振,人們都認為,田單的善行是齊王教導的結果,齊襄王真是一個具有高尚德行的君王。
可以這麼說,曾流落民間磨練過的君王,果然具有高EQ,乃能成為御臣有術的領導者,在歷史上留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