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連串的節慶,相信許多朋友都過得忙碌而充實,除了忙於各種慶祝活動,應該也忙於各式各樣的禮物選購。尤其現在資訊、科技發達,隨便上網搜尋一下,就能找到各式各樣的商品資訊以及他們的價格,可以在不同的廠牌、功能、價錢之間做比較。這樣的情況確實是消費者的福音,只是在這樣發達的資訊之下,也有一些後遺症。
有一種族群的消費者,我們可以說他們是追求極大效益化的人。當他們在消費的時候,他們在意的是同樣的東西是不是用最低的價格來取得。當他們得到想要的資訊後,他們還會懷疑是否還有不完整的地方,因此他們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心力,去搜尋更充分的價格和商品資訊,以確保他們買到的東西是最便宜、最划得來的。一旦他們完成了消費,卻發現還有更低廉的價格存在時,他們就會感到後悔。再下一次的消費,他們就會更加謹慎的、更滴水不漏的搜尋商品和價格資訊,確保自己不會再「錯買」。
我相信,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這樣追求效益極大化的消費者,應該都能用最低廉的價格來取得他們想要的商品,他們也絕對是市場上最精明的一群買家。只是回過頭來想想,不斷蒐集資訊的過程,所投入的這些時間、心力,是不是有可能用在其他的事情上?這些犧牲掉的機會成本和省下來的價格作比較,看究竟何者價值較高,就很難說明白了。
看看另一種情形。我們的經驗中一定接觸過一些店家,他們的價格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是也在合理的範圍內。重點是,他們會給予消費者適當建議,幫助消費者選擇有品質的、適合需要的物品,幫助消費者省下時間,也更能精準的達成目的。這樣的用心,我想當然提供了比較高的品質,也值得高一點的價格,而其中的價值,就不是光用價格可以衡量的了。
我相信大部分購物的朋友都和我一樣,沒有打算要成為購物專家,而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與其花費許多的時間去做各類商品的資訊蒐集和價格比較,倒不如付出相對合理的代價,讓專業、用心的服務者來替我們進行篩選推薦,反而更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和品質。這樣的道理,放在選購物品上適用,放在理財服務上也適用,放在許許多多生活的面向上,其實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