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離農曆春節不到十天,一年一度的人口大遷徙上周已經展開。大陸的中國人快樂過年,許多台商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零售商卻剉咧等。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今年春節前後四十天裡,全中國總計會有二十八點五億人次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回家過年,比去年增加三億人次。中國獨特的「春運」,無疑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遷徙。
然而,春節期間,為全球生產玩具、服飾、電視到電腦等各式各樣產品的幾十萬家中國工廠,也都要關閉十五天左右。
「世界工廠」一年一度的停擺並不是新鮮事,但今年無疑更引起美國企業的關注。因為他們擔憂回家過節的千百萬勞工,這一返鄉後,可能就再也不回到工廠的崗位上。
事實上,早在春節來臨之前的幾個月,中國愈來愈嚴重的民工荒就已為美國零售商帶來很大麻煩。德州專賣收納櫃與各種容器產品的Container Store採購部副總裁威廉斯說:「最近四到六星期,我們沒有收到任何交貨,等於是每天損失數百萬美元的營收。」
威廉斯說,很多靠中國工廠供貨的美國零售商都已提出警告,春節前的供貨一向都會擔擱,但今年延誤的情況會更嚴重,貨就算出得來,也會比往常多拖延幾周。
顧問公司Bain & Co.的合夥人穆卡利說,他們很多客戶都遭遇到和Container Store相同的困擾。他說,中國已不再是很多美國公司的廉價、「無限」供應貨源。
香港的顧問師胡亨利說,中國藍領階層正經歷蛻變,追求加薪的勞工法與能源、原物料成本的高漲,都讓中國的製造優勢消褪。
此外,北京政府獎勵農民留在內地的農田,不要一窩蜂湧向沿海的製造中心工作,也讓「中國製」的標籤變得昂貴許多。
專精零售與消費品的庫特沙蒙顧問公司合夥人柯恩說,他的零售業客戶預期向中國出口商採購的成本,每年會上漲百分之十到十五。
此外,中國勞工的工作內容不斷在改變;過去在T恤、棉襪廠工作的工人,現在都想轉到薪資較優的高科技、汽車公司服務。
所以,雖然中國在很多產品領域上仍是最好的貨源,但柯恩建議客戶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例如,成衣製造中心已在轉移,很多T恤上如今不再貼著「中國製」的標籤,而是來自越南、印尼、孟加拉。
而愈來愈多利潤較高的牛仔褲、泳衣等產品,開始來自南加州。許多電子品製造商則把生產基地移往墨西哥,或甚至就在美國本土製造。
至於台商,專營禮品業務二十多年的申達公司,五、六年前把工廠從浙江義烏遷到廣東東莞後,就開始面對逐年嚴重的「春節人員荒」;過完年,工廠居然冷冷清清,差了一半人手。稍微體貼的會打個電話告知要留在家鄉,有些就此一去無蹤,去年甚至連最重要的打版師傅也跑了,急得老闆跳腳。
大陸沿海的民工荒,過完春節可能還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