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何有人可以無病無痛壽終正寢,有人卻死於橫禍,或重病纏身而亡?如果車禍、被殺、葬身火窟、惡疾難治、被大自然吞噬……,是前世因、今世果,如何才能死得較不恐懼痛楚?
福報禪師答:說到自在往生,最有名的就是龐蘊一家人。龐蘊是唐代著名的在家居士,他和妻兒四人參禪多年,對於生命永恆和肉身短暫有著超乎常人的悟境。
有一天龐蘊坐在蒲團上跟女兒說:「日正當中時,我欲坐化。」他女兒靈照隨即出去觀察時辰到否?回屋後跟他父親說:「時辰已到,不過是日蝕。」龐蘊一聽下座觀看,回頭靈照已經占了她父親的位置先行坐化了。
知道上了女兒的當,龐蘊笑道:「此女機鋒敏捷啊!」七天後他也入寂。龐蘊的太太聽說同修和女兒先後示寂,趕忙將消息告訴兒子,正在田裡耕作的兒子聽了,也拄著鋤頭立化了,龐婆將兒子火化後,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偈:「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因為了知生死無常,而清淨本性卻是永恆,因此一家四人能在談笑間生死自在。如同星雲大師時常開示的「死亡就像移民」、「死亡就像搬新家」一樣,如果能夠不執著此生的肉身、名利、眷屬……,在往生那一刻才能不罣礙,不罣礙才能像《心經》所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一般人會覺得龐蘊居士一家人的悟境難以到達,然佛教有些方便修行法門,即是教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累積福德資糧,例如持誦佛號,將一句佛號念入心裡,心心念念都與阿彌陀佛相應,臨命終就能感得佛菩薩來接引;又如持誦《藥師經》,在經中詳述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其中第七大願說:「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簡單提供兩個方法給你,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