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照料」的目的在於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預防醫學的觀點來說,疾病的預防首要在於「避免發生」,稱為一級(或稱為:初級)預防,這是針對遺傳與體質,以生活飲食的保養與調養為基礎,來防止疾病的發生。
醫師看病問診時,必須詳查家族史(臨床要求為:查明三代)、生活習俗(包括:睡眠、吃喝習慣與嗜好)、生存環境、職業狀況、朋友交往、個人疾病史(包括既往的住院、開刀、意外)等。醫師一面問診,一面記錄;光問診,經常花掉三十分鐘以上,習慣於速食性看病的民眾因此指責醫師看病不專業。殊不知詳細問診能讓醫師提高警覺,擬定診查與檢驗的方向,再配合目前病患的痛苦,做全盤深入診療。
老年內科、心臟內科以及住院期間的醫師診斷,都在合理的範圍內;就因醫師看診時的一念之差、醫病之間的相互信任關係、醫病之間的專業知識差距、醫療診斷的給付不合理、時下看病習慣的謬誤觀念等因素影響下,同樣的病情會因醫病際遇的不同,而發生種種不同的結果。
三、四十年前,醫師處在良好的醫病關係下,可以耐心、用心的看病;但看到時下速食性的醫療習慣與要求,不免要拋出一個議題:我們又如何把一級預防醫學做好?至少,應該做到下述兩點:看病時不論是否同樣的症狀,請把正在服用的藥單,以及手中所有的檢驗/檢查結果,帶給醫師參考。
其次,千萬不可把看病當做生活中的小插曲,而安插在煩忙的生活過程中;看病涉及一個人的健康問題,一定要把時間空出來。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醫師 吳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