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賓館位於公園路與凱達格蘭大道交會口,於一九○一年由當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興建完成,在一九一三年大幅整修後,建築式樣轉為巴洛克式豪華風格,奠定臺北賓館的獨具風貌。
臺北賓館當時是接待日本皇親貴族、政要名流的「御所」。在一九一九年總督府(今總統府前身)落成啟用後,總督的辦公室遷入總督府,而當時的官邸主要用於舉辦各種臺灣官民活動,期以扮演柔性角色攏絡臺灣人。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更名為「臺北賓館」。
見證歷史人物事件
臺灣近百年史實變遷,臺北賓館見證過無數歷史鏡頭,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外交部長葉公超和日本外相河田烈,在此簽下確認臺灣主權回歸關鍵的《中日和約》。
一九九七年,前總統李登輝曾在臺北賓館接見達賴喇嘛,二○○○
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曾在此舉辦經發會籌備會、跨黨派兩岸小組會議、世界人權日的人權婚禮等活動。此外,前總統陳水扁曾在臺北賓館會晤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韓國前總統金泳三、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等國家元首。
日洋文化庭園之美
因此當決定修復臺北賓館時,除了主建築的修復,也充分保留展現東、西文化之美的前後庭園。外交部除了請專家學者研究如何恢復原貌,還特別聘請了日本庭園匠師領隊施工修整。
這個日本的池泉式庭園,如今成為臺灣目前最大的日式庭園,當初設計成仿古代典雅「心」型的水池,沿著涼亭走去,倒影在池中的扶疏綠意,加上小橋流水,別有一番濃濃的古意上心頭。
而就庭園的規畫來看,臺北賓館前園是一處西式的花園,但後院卻設計成完全東方的日式庭園,不免讓人聯想當年日本總督,透過這個悠雅的庭園,得以一解對家鄉的思鄉情愁。
庭園花卉繽紛燦爛
另外在庭園中到處可見茂密林蔭,蓬勃的生態景象,根據當時負責總督官邸庭園設計的土木課技師十川嘉太郎的敘述,當年因缺乏經費購買樹苗,工匠便從北投溫泉區上游移植了近千株樹木,絕大部分是相思樹,另外也從臺北市古亭區移植了兒玉源太郎總督最愛的兩株榕樹至此。
之後,總督府開始設立專人負責園藝,目前園中共約有四十多項花種,隨著四季的更迭變化,花園所展現的景觀在春夏季有吉野櫻、雞冠花、日日春、星辰花等。秋冬季則有非洲鳳仙、一串紅、四季海棠、聖誕紅、山櫻花等。園中這些豐富多類型的花材與樹種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讓所有置身其中的人們,深刻品味了這百年庭園裡的大自然原味。
百年國運隨順風華
關於臺北賓館的風水傳說不少,一九七○年代,位於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外交部大樓剛好完工,當時外交情勢風雨飄搖,接連發生退出聯合國、臺美斷交等國府遷臺後外交不順事件。
當時有不少風水師紛紛向外交部表示,這是因為臺北賓館屋頂上的老虎,窗遠望像極了一對鷹眼,對沖到外交部所致。外交部最後不敵風水之說,決定以木板將這對老虎窗封住,以求一改國運,但對外交頹勢似乎幫助有限。
國家運勢雖不能用風水之說論定,但試著將場景拉回臺北賓館精緻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築,精美的羅馬柱、造型典雅的水晶燈、以鹿頭及花葉做裝點的拱門、法國風味的黑色金屬屋頂,絕對值得令人細細品味臺北賓館所展現的百年風華。
藝術情懷細膩賞析
建築實體的特殊歷史史實背景,除了為它的精神添上幾許神秘感,依著日本庭園裡的池畔、涼亭、花景,置身其間必為它的悠閒雅緻韻味深深著迷。
這首穿梭在古典與現代的文藝史詩,在秘密後花園裡為史實演譯見證、為時間變遷刻畫分界點、為慕名而來的知音旅人,吟唱出它最典藏的溫潤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