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什麼樣的孕婦可能生出早產兒?答案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馬偕醫院新生兒科醫師許瓊心表示,目前僅有五成早產發生可找出明確的原因,因此定期產檢、觀察是否有異常子宮收縮很重要,可能早產時要先安胎,出生後父母要多花時間、善用資源來面對早療需求的早產兒。
早產的高危險群有三大類型:生活行為方面包括營養狀況不良、菸酒習慣、使用成癮藥物等;孕前狀況包括懷孕年齡小於十八歲或高於四十歲、懷孕間隔太密、曾經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曾經接受手術;懷孕期間包括感染、妊娠毒血症、胎盤早期剝離等等。
許瓊心表示,目前的醫療技術幾乎可以保住早產兒性命,不過由於有很高比率發生發展遲緩,家長需要花時間協助孩子,比如多陪他念故事書增加刺激;然而念的時候也要有技巧,比如指圖案念「貓」、配合「喵喵」叫聲、貓抓動作,而不是快速念過就算,因此,如果父母真的肯花心力,早產兒的遲緩改善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