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窮人 扛花生換醫療

 |2010.12.21
69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辛巴威契達默悠基督教醫院(Chida-moyo Christian Hospital)走廊前,排隊求診的人龍有數公里長;為換取醫師診療和藥品,有些民眾帶著雞、山羊和玉米前來,不過多數人頭頂著一袋花生。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自國際貨幣基金(IMF)二○○八年估計,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達到驚人的百分之五千億高峰後,契達默悠醫院和無數的辛巴威民眾就開始採取以物易物方式,以實物交換診療服務。

契達默悠醫院的附屬教堂堆滿帶殼花生,遠看彷彿一座巨大的沙丘(見圖/取自網路)。院方拿這些花生製成花生醬,加進病患的早餐穀片粥裡,塗在午茶的點心上,甚至晚餐時加到蔬菜裡調味。

這家醫院經營艱困,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克勤克儉,橡膠手套一再消毒重複使用、用藥罐裡的填充棉花沾酒精為病患消毒。

辛巴威在總統穆加比的長年統治下,經濟日益衰退,直到二○○九年初聯合政府成立,經濟才告穩定。辛巴威去年改以美元取代原有貨幣,通膨率降至僅百分之三點六。

不過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辛巴威仍有很長的一段路得努力。在聯合國統計收入資料的一百八十三國中,辛巴威仍是最貧窮的國家;將衛生、教育和收入三方面的政府措施統合來看,只有三國的現況比四十年前還糟,其中之一正是辛巴威。

辛巴威人口大多居住在鄉村地區,他們手中持有的現金非常稀少,診療費是這群人享有醫療照顧的主要障礙,因此契達默悠醫院仍允許病患以物品交換醫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