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G20高峰會十一日、十二日在南韓首都首爾舉行,會談前夕,由於匯率緊張情勢、全球經濟失衡以及美國採取激進貨幣寬鬆政策,形成了一股不安的氣氛。「貨幣戰爭」很可能成為峰會的頭號議題。
德國總理梅克爾十日表示,蓄意壓低匯率政策會傷害所有經濟體,她在接受德國「世界報」訪問時說:「仰賴蓄意壓低匯率取得出口優勢,這種短視近利的政策最後會傷害所有人。她表示,G20領袖在首爾會面時,她相信將會「商討合適的匯率」。
她說:「就我來看,匯率扭曲明顯削弱全球經濟復甦。」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首爾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夕,呼籲中國與二十國集團其他國家合作,「讓全球經濟恢復平衡」。
卡麥隆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時說:「如果中國準備好要進一步開放市場,與英國和其他二十國集團國家合作,讓全球經濟恢復平衡,並採取各種措施,讓人民幣國際化,這在全球經濟回穩,打造強勁與永續成長上,將是長期的助力。」
從柏林到北京,都對美國購買六百億美元公債的計畫感到不安。二○○八年金融危機讓G20的影響力超越G7,成為鞏固全球經濟發展、加強金融改革的重要機制,這次雖然先進和新興經濟體都熱衷於展現合作精神,有關匯率與貿易失衡的爭議,勢必成為G20這兩大壁壘的爭執焦點。
出口導向的國家擔心龐大的美元流入他們的市場,可能造成美元相對貶值,本幣升值而使出口受到影響。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已批評美國,未充分考慮新興經濟體所受到的衝擊,表示要和「美國財政官員好好談談」。
德國總理梅克爾更直指美國採取「中國式策略」,各國領袖都表示要在高峰會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關切」,但由歐巴馬日前在訪問印度時力挺寬鬆政策的談話來看,期中選舉遭挫的歐巴馬也不敢輕言讓步。
除了匯率,全球經濟失衡也是重要議題,預料各國皆會同意,美國向世界其他國家購買出口品、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世界各國則累積鉅額順差的時代已告終。
南韓總統李明博已表示,G20領袖在首爾高峰會期間,恐怕無法就改善全球貿易失衡的具體準則達成協議。首爾高峰會即使達成折衷協議,可能只是同意需要繼續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