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四萬五千人七日參加紐約市馬拉松大賽,智利礦工潘尼亞(Edison Pena)是選手之一,雖然比冠軍多花了三個半小時,但他雙膝綁著冰袋、一跛一跛通過終點所展現出的毅力,擄獲了所有群眾的心。
對上月才重見天日、第一次挑戰馬拉松的潘尼亞來說,這趟賽程顯然超出負荷。他強忍疼痛,以五小時四十分五十一秒跑完四十二點一六公里,在擴音器播放他最愛的貓王普里斯萊的歌聲,和沿途兩百多萬觀眾的的加油掌聲中,披著智利國旗的潘尼亞跑過終點。
三十四歲的潘尼亞告訴記者:「大老遠來這兒跑馬拉松對我來說很值得,因為我希望能激勵人們。我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能做到生命中設定的目標。」
潘尼亞在礦坑塌陷時左膝被壓傷,他和三十二名同伴等待救援的六十九天期間,每天在黑暗、高溫濕熱的礦坑隧道中跑步,堅持每天至少跑一萬公尺,而且用繩索拖著木板以訓練體能,他給自己定下六小時跑完馬拉松的目標。他說:「跑步是因為不想坐以待斃,也讓上帝看到,我真的想活下去。」同伴因此封他為「跑將」。
紐約馬拉松賽主辦單位聽到潘尼亞地底跑步的故事,想請他擔任比賽貴賓,但潘尼亞卻決定乾脆穿上跑鞋親自下場。
背號七一二七的潘尼亞,膝傷復發後拖著腳步前進,其他選手紛紛超越他,有的選手並回身和他握手致意,後來腿也抽筋了,靠意志力完賽。
在礦坑底下,潘尼亞決心「決不放棄」,死裡逃生後,他懷著使命感來跑馬拉松。他說:「在坑底跑步時只有自己努力,何況這裡還有這麼多人為我打氣。」他希望傳達不論什麼情況都不能放棄努力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