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現代弘法系列--監獄篇 在失足時拉他一把

郭書宏、羅智華/文 |2005.09.04
908觀看次
字級

編按:一失足也可以不成千古恨,在獄中可以成為人生的一大轉機。監獄弘法、傳道一直是佛教、基督教、一貫道在社會關懷方面的重點工作,宗教師成為受刑人的貴人,在人生最無助時助他們一臂之力,幫助他們走向光明坦途。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初來台灣,在宜蘭佈教即將監獄弘法做為主要工作之一,數年來傳承不斷。十年前,佛光山的努力受到法務部的肯定,受委託在台南明德戒治分監輔導佛教班受刑人,藉由信仰幫助受刑人找到正確的人生之道。基督教除了在獄中傳道,也成立工作坊協助更生人學得一技之長。本周宗教文化版報導因宗教師監獄弘法或傳道,出獄後重生的例子,帶領讀者一起關懷他們,讓他們的人生不再坎坷。

宗教是因為人心需求而存在的,所以在弘法內容及方式上需與時俱進。因此各宗教紛紛走入人群弘法,有到鄉間的廟口宣道、國家殿堂講經、三軍部隊開示、各級學校說法,甚至是機器聲不斷的工廠佈教,乃至到監獄指點迷津。八月三十日內政部表揚的績優宗教團體,像是佛光山蘭陽別院、台北市基督教福音團契、山達基教會、嘉義地藏庵等,皆因長期從事監獄心靈教化工作而備受各界肯定。

佛光山從45年開始從事
翻開國內早期宗教的監獄弘法歷史,佛光山早在民國四十五年星雲大師駐鍚宜蘭時,就已將監獄作為弘法佈教的地方。這是因為星雲大師曾在大時代的動盪中歷經多劫,而深知遭逢苦難的人們特別渴望法水的滋潤,失去自由的人尤其需要佛光的照耀,所以在五十餘年的弘法生涯中,不辭辛苦地來往於各地監獄、看守所與感訓學校,為受刑人說法。

因此,佛光山早年即成立「監獄教化組」關懷受刑人,這份願力延伸至今,弘法地點從宜蘭擴展到各地,除法師參與外,近年也有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林清志夫婦以及其他義工的加入,讓教化輔導的觸角擴展至全省各監所;民國八十四年,佛光山更與法務部合作,由法師進駐台南明德戒治分監輔導佛教班受刑人,至今已滿十年,成果良好、再犯率極低,深受法務部肯定。

除了佛光山長年投入監獄教化工作外,佛教界近幾年亦有海濤法師、淨耀法師、修懿法師、妙慧法師致力於監獄弘法,度化無數受刑人。

此外,其他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也在監獄傳道頗有成效,如一貫道所屬各道場,自民國八十四年起就開始展開監獄教化講座活動,為受刑人帶來溫暖快樂。

對受刑人而言,宗教弘法、傳道的力量,不只感化了獄中的他們,這股力量更延續到出獄後,讓許多更生人從信仰中找到重新立足於社會的勇氣與動力。

王思勇成虔誠佛光人 
如果將有限生命比喻成一段旅程,人們會一站一站地經過,每一站也各有不同的風景。對王思勇而言,曾經入獄服刑的那一站,正因為接觸、深入佛教的因緣,成為影響一生、滋養法身慧命的起始點。

目前在花蓮衛生所開救護車,奉獻人群,並身兼國際佛光會光復分會會長的王思勇,本名王文達的他說道,「思勇」一名,是民國八十七年心定和尚至台中監獄主持三皈五戒給的法名,他十分珍惜地沿用至今;談起年少輕狂曾走過偏路而入獄服刑的不堪往事,王思勇並不逃避,「這一路走來,我只能說,因果真的是絲毫不爽。」

在犯刑「跑路」階段,受同鄉老友董聰麒的影響開始接觸佛學,閱讀佛書建立因果觀念後,感動之餘,才發現自己罪孽深重,即刻發願懺悔業障;在法官判刑的那一刻,王思勇萬分感謝法官網開一面,讓他在漫漫十五年的服刑期間,得以痛定思痛,好好靜下來思索人生課題。

「服獄,對我來說是人生一大轉機。」在台中監獄服刑期間,當時心定和尚的一席開示,至今仍令他念念不忘。「定和尚貫有的生動佛法譬喻,很容易懂,但也容易觸動人心。」王思勇回憶,當時定和尚以一則剛出生的嬰兒,順手拿走接生產婆的戒指為例,比喻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有習氣,但如何運用後天修持所帶來的好因緣來改變觀念和習氣,進而改變命運的故事,讓他當下決心,將努力具足這些「好因好緣」,斷絕一切惡習。

在獄中,王思勇不管別人對他的訕笑、譏毀,專心懺悔修行;他謝絕一切外緣,不看電視,將時間用來聽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不看雜書,他深入大乘經典、閱讀《普門雜誌》了解佛教名相、充實佛學內涵,他最愛的專欄是「星雲日記」;星雲大師說過的「有佛法就有辦法」,更是支撐他一路走來的至理名言。

王思勇在獄中的修行,更讓許多人自嘆弗如,像他曾在獄中用毛筆書寫數百張《金剛經》、《心經》、《大悲咒》;父親的驟逝,除讓他體悟人生無常,更發願為父親稱念九十萬遍《往生咒》,持過午不食的戒律,將功德回向父親。

這些修持,看在部分獄友眼中,有些不以為然,但也有更多受刑人向他請法,王思勇也適時將佛教因果觀念灌輸給他們,度化不少獄友虔心向佛。

出獄後的王思勇仍不忘修行,每天早上不間斷地持誦《楞嚴咒》、《十小咒》,以及禪坐。平日更積極投入慈善關懷工作;去年王思勇更承擔國際佛光會光復分會會長一職,目前的他,不但定期舉行抄經、佛學講座及親子活動,更不時帶領當地會員探訪獨居老人與貧戶。如此忙碌還要從事慈善事業,忙得過來嗎?王思勇說:「趁我現在還能動時,把握機會多做一些善事,我還怕自己做得太少!」
「人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能扭轉乾坤。」王思勇表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是沒灰心過,但後來他發覺,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不要白走人生這一遭。他建議曾在人生道路上受挫的朋友,需以信心、耐心來培養好的習慣,改變個性,隨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服務他人,他並鼓勵收容人假釋之後,多親近寺院道場及善知識,參加法會、講座,培養好的因緣。

王思勇說,受刑人「暫時悲慘」的狀況是會改變的,畢竟這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當火車開往下一站時,還是有可能看見不同的心靈風景;就如同受刑人家屬因受刑人入間服刑也跟著難過時,王思勇會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下雨,下雨過後總會出現彩虹的。」

陳全盛轉念做佛子
「對我而言,佛法就像是自己的再生父母。」進出監獄多次、有過擁槍、販毒、恐嚇等前科的陳全盛,要不是在獄中聽見湛空法師講述的佛法,從佛典經義中體悟到「如是因、如是果」、了解「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的道理,他很可能這一生都在做「歹子」,不會有轉好的一天。

陳全盛說自從接觸佛法後,他開始每天在獄中念經、反省過去,每念一遍經典,懺悔就多一些,更讓他痛下決心要改過自新。出獄後,他不賣毒品,改賣素食,在湛空法師幫助下,開了一家素食店從頭開始,就連聘請的員工也以更生人居多。

現在的他經常利用假日前往監獄弘法,向受刑人述說自己的心路歷程,用「過來人」的經驗來苦勸他們別再犯錯。陳全盛笑著說,過去的他就算賺再多的錢也不滿足,但現在則是三餐溫飽就很快樂,「重新做人」後的自己,所得到的是以前從未體會過的「安然自在」。

湛空法師改過出家弘道
不只是陳全盛,就連引他入佛門的湛空法師,也是「回頭是岸」的「浪子」。本名許正雄的湛空法師,過去是在江湖上呼風喚雨、人稱「空氣馬沙」的黑幫老大,平日開賭場、收保護費,令人聞之喪膽,而他也因此進出監獄多次。直到因緣際會接觸了佛法,並在海濤法師的教誨下,才讓他從此大徹大悟。

後來,他更發願要以教化受刑人為終身之志,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大覺同心會,專門收容出獄後的更生人、教導他們生活技能。多年來,他持續前往監獄現身說「法」,不只用佛法來洗滌自己過去的罪惡,也用佛法來感化受刑人改過向善。

「從這些受刑人身上,就像看到昔日的自己。」從黑道教父搖身為弘法師父,湛空法師表示,要讓受刑人真正改過不容易,很多更生人出獄後因為不被社會接納,只好又走回頭路。然而,儘管監獄弘法的路走得很辛苦,但只要有一個受刑人能因此受惠,他就會繼續堅持下去、不會放棄。

而同樣的故事,不只出現在佛教團體中,也在基督教會裡上演。

早晨七時半,許多人才正要出門上班,但位於新店的「新希望工作坊」卻已經燈火通明,員工們齊聚一堂,手持聖經、念頌禱告,透過早上的「晨耕時間」開啟一天的序幕。大家臉上充滿寧靜祥和,讓人很難想像以前的他們全都有過一段「鐵窗生涯」,當中有因吸毒入獄的長年毒犯、也有叱吒風雲的黑道大哥…。

卓文義遠毒品學包水餃
「如果沒有神的救贖,我可能一輩子都離不開毒品。」十七歲就開始吸毒,前後進出監獄兩次的卓文義說,還好第二次入獄時,讓他在獄中聽見了福音、學會了禱告,才讓他有機會從毒癮泥沼中脫身。

回想起那段與毒為伍的日子,卓文義說當時的人生就如同黑夜般黯淡無光,眼中除了毒品外,什麼都看不見,就連媽媽都看不下去,最後只能報警,讓警察到家裡把他抓走。當時他對於媽媽十分不諒解,甚至怨恨母親,直到他聽到基督教牧師來獄中傳道,才讓他從「聖經」中感受母親的用心良苦、真正有所覺悟,下定決心要擺脫毒品誘惑,不再虛度人生。

出獄後,他在教會引薦下進入「新希望工作坊」,學習如何包水餃、學習一技之長。他說,現在的生活雖然平淡,卻很踏實,未來他還打算與家人共同創業,努力為未來打拚。

黑道大哥阿弘洗心學技術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黑道大哥阿弘(化名)的身上,在獄中被關了十九年的他,曾是雄據一方的角頭老大,出入有BMW接送,手下有幾十名兄弟幫他做事。但現在的他則成了希望工作坊員工,每天早早就來上班,從洗菜、揉麵粉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完全不假他手。

「以前一個晚上就可花掉二、三十萬,現在則每天花不到三十元。」揉麵團揉得滿頭大汗的阿弘說,現在吃住都在這裡,一天三十元已經很夠用了。

阿弘說,這一切的轉變得感謝那位每周固定來監獄輔導他的牧師,透過牧師的傳道,讓他開始認識主耶穌,從聖經中懺悔過去,得到救贖。他說,如果不是信仰,出獄後的他應該還是回到黑道中繼續打滾。

阿弘說,當大哥表面看起來風光,凡事都有小弟打點好,其實每天都在擔心仇家會不會上門尋仇,身處刀光槍影的滋味,並非一般人所能體會。現在的他出門沒有名車代步、沒有小弟跟隨,但心裡卻很平安踏實。透過一雙手,出獄後的阿弘不只努力包出一顆顆水餃,也努力打造自己的另一個人生。

真心懺悔  心靈更生
「在這裡,賣的產品不是水餃,而是更生人!」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同時也是工作坊負責人張茂松表示,工作坊成立的目的之一,不只是希望透過主耶穌的力量,來幫助更生人達到行為上的更生,還要讓他們的心靈跟著更生。令他感動的是,三年來他看見許多人的生命真的被改變,沒有過去的暴戾之氣與憤恨不滿,取而代之的是感恩之心與虔誠信仰。

儘管工作坊營運已經愈來愈上軌道,張茂松仍不免語重心長地說,要幫助更生人「重生」,除了靠宗教的力量外,還要社會大眾的包容與鼓勵,再給他們一次機會,才能讓更生人真正重新立足於社會。

透過這群更生人的故事,也印證星雲大師曾說過的:「在社會上,有的人雖然住在有形的牢獄中,但是還有更多的人是住在無形的心牢裡……。監獄其實是一個最好的修道場所,在獄中雖然身不自由,心卻可以自由,只要大家肯真心懺悔,放下萬緣。在獄中雖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正可以利用這段禁閉期間反觀內心的般若風光。如果能將受刑視為一期的閉關修行,心中何其自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