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利斯」颱風來襲,在消費者預期心理影響下,菜價隨風而漲。最敏感的青蔥,每公斤批發價已衝破一百五十元,後市還繼續看漲,小黃瓜也比上周貴了一倍以上,讓家庭主婦大呼吃不消。
去年夏天曾創下一斤五、六百元天價的青蔥,是價格最敏感的菜種;上個月豪雨,使彰化、雲林蔥田受損,要到九月才能恢復正常供貨,缺貨造成批發價上衝,颱風更助長了漲勢。面對不合理價格,選擇少吃、不吃最聰明。
豪雨也讓台灣西部許多瓜田泡湯,原本就享有高品質口碑的東台灣大西瓜,一斤漲到三十五元,一顆瓜動輒上千元,今夏想要大啖涼瓜,所費不貲。
小吃攤和飯館的標價也悄悄上移,雖然單價只加五元、十元,漲幅卻高達一、兩成,讓依靠外食的民眾荷包失血嚴重。
「漲」聲響起的還包括油、電和交通運輸費率。電費多年未動,台電由盈轉虧,七月一日甫獲准調價,不旋踵間,中油也喊漲,台電想要改善虧損要很拚。
高油價推升運輸成本,台北客運公司卻宣布從本周六起,將該公司行經板橋、土城的部分聯營公車路段原三段票者改成二段票收費,二段票改為一段票收費,變相降價,減輕乘客負擔。
台北客運為防止捷運搶走乘客而反向操作,證明增加供應才是降低價格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