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愈來愈多民眾在家DIY染髮,最近電視上頻頻打廣告的泡泡染,標榜染髮、洗髮一次搞定,不像傳統染髮劑,要先沖洗染膏,再洗淨髮絲,染髮時間比泡泡染來得長。網路上詢問度相當高,除了討論泡泡染的上色力,還有它的方便性。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張簡啟瑞提醒,化學性染劑屬於含藥化粧品,須先取得許可證後才能進口、販賣,泡泡染也包括在內。衛生署從沒核准任何「洗髮染」產品,「也不能把染劑當洗髮精用」。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泡泡染仍可能含有對苯二胺(PPD),尤其顏色愈深的染髮劑,像黑色、褐色,愈需要PPD幫忙著色。此化學成分易刺激皮膚,刺激得厲害,就會出現過敏。
不只如此,趙昭明說,PPD對肺、肝、腎及膀胱上皮細胞都有影響,染髮劑接觸頭皮,會經由皮膚吸收,染髮過程要小心,盡可能塗抹在頭髮上。
要減少染劑經由皮膚吸收,最好先塗上一層頭皮保護液,例如凡士林。另外,兩次染髮間隔時間最好不要短於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