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與學術 喚起社區人文記憶

如定 |2010.10.22
527觀看次
字級

「阮少年時常常去爬『富士山』…」,「不是『富士山』啦,那是日本人叫的,阮叫做『鳳仔山』!」「就是真正很水,日本人才會叫它『富士山』嘛,上面還有個蝙蝠洞,現在攏沒人去了,…」阿公阿嬤為地方山水鬥起嘴來,一旁的服務團隊聽得津津有味,不禁發起思古幽情,「阿公,聽你講甲嘴邊生泡,不如哪天帶我們去看看。」

原本一句起鬨的玩笑話,白雲村耆老呂文龍卻把它當真,熱心地邀約村長陸天賜一起上山去。

覺方法師思考著:「這是社區人文歷史的重要資產,如果就此消失豈不可惜,一定要讓年輕一輩的人參與才是。」於是,他聯絡了佛光大學文學系兼課外活動組簡文志老師,希望師生能藉由這次的探索行程,將耆老的記憶和這片土地的故事記錄下來。

當天,包括法師帶領的服務團隊和佛大師生一行十多人,由呂文龍和陸天賜帶頭一路披荊斬棘,繞過大半座早無路跡可循的山林,終於到達了蝙蝠洞。遠眺山巒連連、近看林木幽邃,領略何以祖先稱「鳳」、日人稱「富士山」的原因。此行,為宜蘭的好山好水再添佳話,社區美麗傳說不致成為絕響。

有了這次的互動經驗,帶動了更多佛光大學師生加入社區服務工作,將學術專業、慈善關懷與社區發展緊緊相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