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您的太太,不要再受痛苦-包括身上十五個褥瘡以及腫瘤傷口所引起的疼痛,再來討論如何不讓您太太,被人工醫療措施│例如呼吸器來拖命受苦,讓她好好的、有品質的走完最後一程。」當我說完後,牛先生憤怒情緒才得以平緩,並一直點頭說:
「對,對!對!醫師拜託、拜託您了!不要再讓她難過了!唉-」說到這裡時原本表情堅強的老先生,突然流下兩行眼淚。
「我太太很年輕就嫁給我,一起吃苦絕不抱怨,也從沒出過遠門,沒在外過夜過,如今生病才…,她從沒離家這麼久,所以,我希望我太太能夠留一口氣回家,請一定要先跟我們說,她是不是快走了?我不希望她死在外面…」牛先生一邊擤著鼻涕,一邊哽咽的說:
「另外,就是救護車要馬上能來,讓我們可以馬上出院,讓她能安心回家。」牛老先生說出他另一個擔心和期待。
「一個人什麼時候要『走』,我很難確切的跟您說,因為這件事情是老天爺決定的;而且,我們的經驗發現,有些家屬太早讓臨終的病人回家,結果回家後病人並沒有馬上走,又拖很久,家人心慌了,到最後又要送回急診處,反而最後一口氣在運送的途中斷了。」
牛老先生面露不安的表情。
「我建議,假如老太太血壓突然下降,尿量減少,神智不清時,我們就會盡快通知你們並協助辦理出院回家,且為了確保在過程中還有『一口氣』,也可用氧氣罩(或復甦球),給予一些氧氣,必要時至少能保持一口氣回到家,這是目前最兩全其美的方法。」
「唉,一直以來,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為太太做決定,包括醫療上的決定,但我從沒想過我太太會比我先走,要下這個決定,我真的很難為,嗚-」
「嗯│,因為您好愛護她,所以才會負責任的幫您太太,下最後一個讓她不再受苦,可以好好走的決定,您做得真的很好。」
老先生跟兩個女兒都沉默一陣子後,才平靜的說:
「那│就這樣辦吧。」
結果當天深夜牛太太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呼吸跟血壓都出現變化時,辦理臨終出院,在全家人陪伴下回家壽終正寢,過程平順安詳。(中)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