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有多少民眾知道台北有個叫「軟橋」的地方?有多少民眾知道台北曾經擁有過大片綠地農田?為了讓民眾了解軟橋的地方史,台北市文化局與中正高中合作,於北投溫泉博物館舉辦「戀戀軟橋—影像文物保存成果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七日,除了展出軟橋聚落的文史資料、播放紀錄片外,現場還有軟橋地區模型、簑衣、門牌、日治時代教科書、嬰兒滿月服、風鼓等文物。
位在北市文林北路五十三巷底的軟橋農村聚落,早年土地開墾時,因為沒有石橋,過溪都必須靠簡易搭建的木板橋而得名,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的小農村,如今已是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預定地,去年四月前已完成徵收,並完成第一期工程的拆遷。
緊臨軟橋農村聚落的中正高中,是因為軟橋居民付出土地才得已建校,由於學校和社區間沒有圍牆之隔,隨著軟橋聚落的拆遷,也讓師生驚覺「軟橋社區將消失不見了」,為了留下軟橋的歷史,因此發起「軟橋影像文物保存計畫」。
「這個計畫相當特別,因為現在不做,以後就永遠沒機會實行了」,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表示,在地理科教師孫細與歷史科教師許孝誠的帶領下,學校不但把認識軟橋計畫列為學生必修課程,從去年就開始展開「搶救軟橋文物大作戰」。
師生不僅挨家挨戶訪談居民,共同完成《軟橋故事》紀錄片,美術班更用畫筆紀錄聚落的田園景色及人文風情,五十幅畫作都將在北投溫泉博物館展出,舞蹈班更特別創編「軟橋的史、奪、離」舞劇,在校內的年度舞展中演出。
至於最重要的《軟橋故事》紀錄片則是將軟橋居民歷經七次徵收、被迫遷離,提供校地、公有地及科學園區用地的無奈心情表露無疑,就連文化局長謝小蘊看了都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