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先生情緒不太好,感覺有些憤怒,他太太三個月前才被診斷出癌症末期,一個月前因為呼吸衰竭被插管急救,轉送進本院加護病房至今。」安寧聯合照護護理師阿鴻跟我報告。
「病情進展速度太快,難怪家屬難以接受而有情緒,因為太悲傷了。」
「嗯,牛先生與牛太太感情十分好,牛先生來探視牛太太時總是握著她的手,輕輕在耳邊說話,讓牛太太安心。」
「這麼老還這麼體貼,一定很愛她。」
「牛太太兩天前一度陷入瀕死狀態,家屬幾經討論與掙扎後,希望病人不要再受苦了,才決定讓她接受安寧療護。案夫甚至在家庭會議中,一度表露『可不可以直接把管子拔起來?在加護病房看她這樣更難過。』。」
「唉。」
「雖然生命只剩『天』來算,但家屬的強烈悲傷與對病人的不捨,急需安寧專業協助,才建議讓病人轉入安寧病房…」
「我知道了。」
轉入緩和病房後家庭會議時,八十幾歲的牛老先生強忍著眼淚,激動敘訴著:
「醫師當時只有說,不趕快救,就會有生命危險,但還等不及我們有所了解,就把我太太推到另一個房間,等出來後她的嘴裡及身上已經被插上許多管子了。明明就沒有說清楚…。」
「在社會大眾及衛生署的嚴厲監督下,醫師基本上會詢問病人或家屬,關於急救與否的意願…」我試著想像說明。
「根本就沒有問,也沒有說什麼…」牛先生激動的一句又一句,大聲的述說著,過一會兒才讓我找到機會可以說:
「醫師應該會先問在場家屬的意見,且不論是否是癌症,也不論是否是末期,因為醫師會有法律上的顧慮…」當我拚命說明到這裡時,突然間體悟到│現在再談那些,已經來不及了,就跟牛先生說:
「牛太太生病到現在,對您來說,這一切一定是令人很不能理解和錯愕,怎麼一切都還沒理解清楚…您的太太就突然沒辦法再和您說話…就突然身上到處都是管子…」說完後,牛老先生早已低頭拭淚。
但當我把眼光移到牛先生身邊兩個五十幾歲的女兒時,她們的眼光卻同時突然避開我,只低下頭看著桌面默默的說:
「我爸爸跟我媽媽結婚五十年了,兩人從沒離開過,這次爸爸看到媽媽變成這樣,很捨不得…」(上)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