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沒有真正欣賞過中天的明月了。
我在,月亮也在,只是少了欣賞明月的心境。例如在黃昏漸暗、塵囂滿天的車陣裡,偶見抬頭,也可見到一彎纖細弦月徘徊於晚雲之外,那並非不美,只是月的閒適無端使我感到生命的勞頓而不免黯然。又有夜深之時,從窗隙窺見那檸檬般的黃月,安詳地以其暈光調和人間所有筋疲力盡的夢,讓白日的猙獰化為悠長的呼吸,面對這樣的溫柔,也不免喟然自己為何還在進行那無關宏旨的徒勞奮鬥了。
這些時刻,只能說是望月或觀月,而不能名為賞月。「賞」應該是帶著適度距離的靜觀,是懷抱優美心情下的對晤,是默契於心的怡悅交流,是可以在內心形成悸動和感慨等波瀾的緩慢品味。「賞」所喚起是人生幽幽回憶,是在美的陶冶中產生詩意的澈悟。
因此真正的賞月只在中秋進行,這樣的日子從古到今,從孩提到中年,都只為月亮而存在,許多情感與記憶,都儲存在這個日子的意涵中。只是多少年的中秋節都是默默地任它流逝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現代生活最怕麻煩,商業文明沒有詩意,似也無須為一個古典的懷念而特別做些什麼。兒時的河堤、風裡的散步、秋夜盈溢的清光,都如詩句裡的古典情懷,漸行漸遠,終至於完全遺忘了。
今年女兒在幼稚園裡學到了中秋的知識,便對賞月有了特別的期待。晚上與妻女母姊一同到國父紀念館,這是我們過去賞月的地方,如今我也是扶老攜幼的隨俗成員之一了。廣場上人群嚷嚷,噴泉水舞與霓虹燈效,過節的氣氛濃郁,惟天上的一輪明月仍是那樣清冷孤高,並不隨人間而起舞。
美好的秋月引人懷想,我想起了嫦娥與后羿、吳剛和永遠的桂樹、阿姆斯壯及他的步履、廣寒宮裡的玉兔、唐明皇。還有馬來亞餐廳的廣式月餅,酸澀的柚子、柚子皮做成的小燈透出隱隱燭光、〈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樣緩慢遙遠的歌聲。好像有一條河,倒映著清月,流過生命乾渴的沙洲,那冰冷的水湧動而去,但月影卻永恆地投在水中最初的那個位置,生命裡的每一滴水,都曾流過那無言的月光。月色像一種記憶,朦朧可見,伸手卻邈不可及;像某種情感深深地照亮來路,那是歡樂過也悲苦過的,夢過也醒過的人生。
我想起古人用「玲瓏」這個詞來形容此時的秋月,仔細端詳,我相信這是最好的也是惟一可以貼切的一個詞語。取其光潔、取其細緻並取其冰冷與透明,那是月和光本身的形貌,也是它所喚起的回憶、流下的淚水所具有的特質。我多想在這樣的時刻多徘徊一會兒,穿過兒時的竹林、少年時冷冷的長街,以及多少年奔波行旅的夜路,那時的月色也曾照我,也曾在心底留下永恆幽微的倒影,天心是如此遼闊,而我是一條流向未知的河嗎?
分食網路訂購的月餅,蓮蓉還是棗泥都比不上往日的甜美,「賞月」在人潮慢慢散去時接近尾聲。秋風中感到這樣的夜晚還是非常雋永美好,孩子奔跑嬉戲、母親漫話家常,我把一○一大樓的光影和月亮拍攝在鏡頭中。孩子要奶奶戴好助聽器,她要背一首幼稚園學來的唐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故鄉,但母親一定知道,她的故鄉在海的那一邊。我呢?我有了類似鄉愁的情感,在秋風清、秋月明的夜晚,在瓊樓玉宇的懸念外,無法乘風歸去的中年時分。
(本專欄暫告段落,謝謝您的愛護。下周將由唐捐先生為您獻上新一期的專欄,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