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報導,二十年前,全球競爭導致日本小阪地區的礦業資源枯竭,二十年後的今天,小阪再度以富有新的資源而活躍於世。但新資源不是銅或煤,而是稀土元素和其他礦物。在此之前,這些對日本的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的礦產品,幾乎一直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
日本近來與中國的稀土之爭,導致日本企業積極尋求替代渠道,也為小阪創造了新的機遇。
小阪地區的礦業重振不是在地下,而是日本號稱的「城市採礦」,即從大量的手機和電腦等廢舊電器中,回收有價值的金屬和礦產品。
日本前任國土交通大臣冬柴鐵三視察小阪一座回收廠時說:「我們在手機中找到了黃金。」
小阪的回收產業對日本至關重要,尤其是最近數周顯得格外突出。中國因與日本發生外交爭執而開始封鎖對日出口某些稀土資源,日本官員四日說,中國的禁運仍在繼續中。
在小阪採礦超過一百年的同和礦業公司,在當地興建了一座回收廠,高達兩百呎的回收爐可把廢舊電器的部件熔化之後,提煉出有價值的金屬和其他礦物質。廢舊電器來自日本和美國等海外各地。
除了黃金之外,小阪地區的熔煉公司迄今還成功地回收了一些稀有金屬,如用來製作液晶顯示器的銦(indium),和生產半導體矽片的銻(antimony)等。
同和公司還千方百計地回收很難開採的釹等稀土等資源,釹是製造工業電池的重要元素。
儘管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但日本的「國家礦產科學研究所」說,日本的廢舊電器中約含三十萬噸的稀土資源。雖然與中國的稀土儲量相比微不足道,但作為城市採礦的回收產業,將有助於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