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西藏拉薩日前舉辦主題為「擁抱自然、放飛希望」的野生動物放飛和宣傳活動,率先紀念今年的「世界動物日」。四隻國家二級保護珍稀鳥類:獵隼、大鵟及燕隼,先後因受傷而被送到野生動物救助部門,經精心治療康復後,再次回到大自然。中國自一九九七年開始組織有關活動,今年為第十四年(見圖耟本報香港傳真)。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則提倡「吃素愛動物」,於每年「世界動物日」吃素一天。今年的活動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身障者黃泰山率先展開,於日前開始「為流浪動物苦爬」行動,呼籲公眾以「同理心」體會被遺棄的動物感受。大規模的紀念活動於十月三日下午展開,在台北市東區龍門廣場,由多個動物團體、協會合辦「寵物電音趴」。
每年的十月四日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這個已有將近八十年歷史的國際活動,是為了紀念義大利傳教士聖方濟各所倡導的「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的理念。
早在一九三一年,一群生態學家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召開會議,倡議發起「世界動物日」,最初目的是希望藉此喚起世人關注瀕危生物,後來漸漸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
至於將日期定於每年十月四日,這是十二世紀義大利阿西西城天主教傳教士聖方濟各的主保瞻禮日,因為聖方濟各曾和小鳥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時至今日,其發展已超越了國家、種族和宗教等界限,愛護動物也成為世界十大環保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