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誦經、念佛、印經、供僧、布施、做善事,都是很好的功德,只要誠心正念,都能將功德回向。「回向」有如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裡,種子經過發芽、開花,就會結成纍纍果實;「回向」又像是點亮手中的燭光後,再將光明給予他人,一己之光非但不會消失,反而會更明亮。
佛陀時代,僧侶在接受供養之後為信徒說法做為祝禱,而歷代祖師大德留下的各種懺儀、發願文、回向偈,近代佛光教團奉行的「四句偈」等,除了讚頌三寶的功德,感恩眾緣成就之外,更進一步的自我要求,自我淨化。因此,透過「回向」和佛、菩薩感應道交,與聖賢往來親近的宗教儀式,能令人心生慚愧,改往修來,立下濟世的宏願。
回向的地點,可以在公開的集會,也可以在家居的聯誼中進行;回向的次數可以一日一次,也可以一日數次;可以在內心默禱,也可以大聲的朗誦。
佛教徒每天的早晚課誦及共修法會,都是自利利他的祈禱,如三稱念、五觀想,普同供養一切法界眾生,即名普皆回向,祈求一切眾生消災免難,福壽綿長,並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2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