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史語所典藏有兩萬五千片甲骨,是世界上甲骨文典藏最豐富的機構。為保存人類文明文獻紀錄遺產,文化總會今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甲骨文列入「世界記憶」,據傳竟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拒絕。
「世界記憶」計畫有別於世界遺產,申請不須是聯合國會員國,因此,史語所為此邀請國際甲骨文學者來台灣開研討會,沒想到昨日在巴黎的世界記憶計畫秘書處說,台灣未獲提名是因大陸已提了兩個:皇帝內經和本草綱目,由於已額滿(一國只能提兩個),不能再接受台灣申請。
秘書處資深專家斯普林格指出,由於文獻紀錄可能散落他地,秉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精神,不論是文獻來源國或保存地都可提報申請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但中國設有「世界記憶」國家委員會,是教科文組織諮詢的對象,因此她提議,台灣可與中國聯合提報申請登入世界記憶名錄,一方面也是避免誤會。
知名案例包括一三七七年高麗佛經《直指》(jikji)是世界最早金屬活字印刷本,上卷已遺失,下卷保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合法取得過程沒有疑義。由於這份文獻對南韓人民有深刻文化感情,當年由南韓提出申報,法國同意的情況下,在登入世界記憶名錄後,列屬南韓。
對此,中研院史語所站在學術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認為沒有甲骨文,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內經、本草綱目,拒絕甲骨文的申請在學術邏輯上說不通,而打壓甲骨文申請世界記憶的人,也是「得了面子輸了裡子」,恐怕會受國際漢學界譏笑。
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指出,文總上周曾去信教科文組織詢問,是否將甲骨文列為備取名單,但尚未接到回函,「接獲回函再回應,說法會比較清楚」。
楊渡說,文總是以NGO名義提出申請,應不受「一國只能提兩個名單」限制,和台灣是否被列入中國一部分也沒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