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員林訊】彰化縣員林鎮惠來街的泰東米店,至今仍保存著台灣早期社會普遍使用的量米器「一合」,十分罕見與珍貴。
「一合」是檜木製造的正方形量米器,長寬各九公分,高四點五公分,白米的容量淨重是一百五十公克。泰東米店女老闆陳秀珍表示,這只一合已超過一甲子的歷史,是她公公吳榮華經營米店時留下來的骨董;台灣光復後,許多人家非常貧困,常賒帳買米,或只買幾合白米度日,這只一合量米器,可以讓後人想起台灣早期社會的生活困苦年代。
陳秀珍表示,早期米店是特許行業,不但不能把白米賣到別鄉鎮,還要每個月製作買進、賣出的月報表,報給糧食局核備,糧食局也會不定期到米店稽查,若被查獲越出賣米或報表不實,是會罰錢的。
陳秀珍說,四十年前,一般薪水才一千多元,一斗白米賣二十元;如今,國內薪資和物資都大幅波動,白米一斗只有兩百五十元,白米「專賣店」已愈來愈少,也很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