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水利署調查顯示,全台目前有九個縣市、五百三十三平方公里持續下陷,雲林縣即占四百一十三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二,其中虎尾去年平均下陷速率為七點三公分,居全國之冠,更讓人擔憂的是,下陷地區持續內移,已不局限於沿海地區,除嚴重威脅高鐵雲林段行車安全,更增添內陸地區淹水危機。
依據水利署調查,雲林縣持續下陷面積,占全台下陷總面積百分之七十七,最大累積下陷總量為二點四三公尺,去年下陷速率達七點三公分。其次是彰化縣七十八平方公里,占全台下陷總面積百分之十五,最大累積下陷總量二點五一公尺,去年下陷速率五點七公分。
水利署指出,全台持續下陷面積是指年下陷速率超過三公分的面積,雲林縣最嚴重,尤其是虎尾鎮更是下陷速率最嚴重地區,累積最大下量地區則是屏東縣的三點二八公尺。除了雲林、彰化,嘉義、屏東都有嚴重地層下陷區,下陷縣市還包括台北、宜蘭、桃園、台南、高雄。
水利署總工程司王瑞德表示,由於雲林縣內沒有湖泊、水庫等儲水設施,在缺乏水源情況下,抽取地下水成為主要供應來源,也因為毫無節制超抽地下水,才會造成雲林縣嚴重地層下陷。
水利署表示,台灣地層下陷最早發生於民國四十四年的台北盆地,隨後見於西南沿海一帶。近年來沿海下陷速度雖有舒緩,但隨著監測技術發展和監測範圍擴大,陸續發現內陸農業灌溉地區也有地層下陷現象,彰化、雲林等縣市的下陷區域也往內陸移動,除了衍生出環境災害外,也影響到國家重大建設計畫設施和營運之虞。
為維護彰雲地區高鐵建物結構安全,水利署現階段推動湖山水庫工程以減少地下水抽用,並監控「雲林縣境高鐵沿線範圍內公有合法水井封移實施計畫」及後續執行成效,監測高鐵沿線下陷情況。
「為確保高鐵行車安全,希望先將高鐵沿線路段的水井封井。」雲林縣政府水利處長劉承志表示,水利署目前採取的封井方案,是把下陷最嚴重的高鐵土庫段,畫設九平方公里示範區,針對示範區內的一千一百一十五口水井,違法水井採取分階段封井,而新水井則採即報即封方式處理。劉承志強調,雖已向行政院提出封井方案,但縣府盼行政院協助替代水源、產業調整等配套措施,減少民眾用水需求,減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