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阿嵯耶觀音 流浪90年

 |2010.08.23
116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一尊遺失海外近九十年的大理國時期(西元九三七至一二五三年)銅鎏金「阿嵯耶觀音像」,經過四年的追蹤,日前被人從美國購買回故里│大陸雲南大里,並接受當地人供奉。

這尊造像是南詔大理國時期大理地區獨有的佛教藝術珍品,也是雲南目前發現最早的觀音造像。據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原館長張楠表示,阿嵯耶觀音是慈悲善良、聰明智慧、美麗賢淑的象徵,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皇家重器。造像通常為站立姿勢,身像中型,神情恬靜,面帶微笑,其修長的身形有別於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具有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

張楠說,留存至今的阿嵯耶觀音像,全世界目前發現的不到二十尊,因此非常珍貴,其中一尊由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一尊,美國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也有一尊,雲南省博物館亦館藏六尊,大理市和巍山縣各有一尊,均為民間藏家收藏。這尊追回的阿嵯耶觀音像高四十五公分、重二點五公斤,將由大理州博物館永久收藏。

雲南省文化廳廳長黃峻在回歸儀式上介紹說,為了追尋這尊造像,雲南省文物總店和上海奇軒藝術品有限公司在今年前半年努力不懈,從英國到美國,幾經波折,才從美國收藏家手中購得此尊造像。

「讓祂在蒼山之下、洱海之濱,永遠和白族及各族人民相依相伴,這是最好的歸宿。」黃峻說,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尤其是歷經五百多年的南詔大理國文化,至今散發著光輝。


《阿嵯耶觀音》

「阿嵯耶」是梵文Acarya譯音,意為「軌範正行,可矯正弟子行為,為其軌則、師範高僧的敬稱。」傳說,佛教剛傳入雲南地區時,觀音降伏洱海邊的羅剎,點化南詔始祖細奴羅並幫助建立南詔國,是開創雲南佛教千年香火的先行者,因此阿嵯耶觀音成為慈悲善良、聰明智慧、美麗賢淑的象徵,千百年來,阿嵯耶觀音一直深受雲南人民的喜愛。

阿嵯耶觀音造像通常為站立姿勢,纖細修長挺直的身軀、高聳精美的頭飾、髮辮及服飾都與唐宋觀音造型、藏傳觀音造型迥然不同,造像大多為金屬材質,是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的珍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