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吃冰雖可消暑,但中醫師提醒屬溼寒體質的人,最好少碰冰品,一名十六歲女孩最近吃冰吃到全身無力,經服用升陽祛寒中藥,不適症狀才獲得改善。
這名女孩平常身體狀況良好,不久前突然出現胸悶、頭痛、暈眩及全身無力等症狀,原以為是中暑,連續三天按時服用醫師開的藥物,症狀卻未見改善,只好尋求中醫。
開業中醫師李深浦把脈後發現,女孩體內太過溼寒,應是常吃刨冰、喝冰飲及冰涼西瓜等消暑品,腸胃散發的熱量無法傳到全身,導致無力、虛脫等全身性不適。在他建議下,女孩改掉嗜吃冰品習慣,再服用升陽祛寒中藥,症狀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黃裕昌表示,人體正常體溫約攝氏三十六、三十七度左右,一旦吃下冰品,身體會將冰品的溫度提升到正常體溫狀態,但整個過程會消耗氣血循環的能量。屬偏寒、偏虛體質者,氣血循環原本就差,若再因吃冰品而消耗更多能量,身體當然出問題。
除了頭痛、頭暈及全身無力,有些人吃冰吃多了,還有痰多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毛病。黃裕昌提醒有偏虛、偏寒體質的人,最好少碰冰品;或淺嘗即止,並慎選時間。
他解釋,人體水分大都仰賴脾、肺及腎臟來代謝,肺經的運作時間是清晨三至五時,脾經是上午九至十一時,腎經則是晚上。想吃冰最好避開這些時段,選在中午過後陽氣較盛的時分,才能減輕吃冰引發的不適症狀。
若確診是吃多了冰品引起的不適症狀,他認為不妨服用理中湯、四逆湯等溫藥,補充身體一些能量,重新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