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上周以極微小差距通過決議案,指自一九八六年開始實施的商業捕鯨禁令「已無繼續施行之必要」。雖然此案並不具拘束力,但對於日本、挪威、冰島等捕鯨產業大國而言,是項極具意義的大勝利。相對的,當年為了遏阻二十世紀初人類因為技術進步而濫殺兩百萬尾鯨魚的保護法案,此刻也面臨了空前的挑戰。
捕鯨被西方國家抨擊為野蠻行為,日本人則定位為悠久的傳統,主張吃鯨肉是攝取高營養、高蛋白食物的珍貴文化遺產,他們認為這樣的舉動就跟澳洲人愛吃牛肉一般高貴。於是在禁令施行之後,仍然以「科學研究」之名出海捕鯨,對外宣稱是為了對鯨魚生存如何影響海洋魚種進一步了解。然而,為人詬病的就是捕殺上船的鯨魚最後卻進了日本餐廳及學校營養午餐桌上。
另一方面,每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日本不斷的提案要求解除禁令,並且持續進行國際遊說,更對加勒比海國家,以經濟援助換取支持票,還振振有詞的指稱:「我們沒有軍事後盾,所以只有採用經濟及外交的方式換取支持」,態度強硬完全不受影響。
在互不相讓的局勢下,國際知名環保團體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表示:「有限度的捕鯨,也許是唯一可以防止毫無遏制大肆捕殺鯨魚的方法」。從環保團體的觀點,他們觀察到禁止捕鯨的政策正在失效,有關國家如果不積極思考改善措施,只會造成鯨魚族群的戕害。
環保團體的諍言很赤裸,但是對此一爭端極具振鐸意義,如果捕鯨者和環保主義者之間都不願理解對方的想法時,簡直就是兩極分化的對立,任何意見表態投票之前,其實人們都已經可以猜測出結果。如果國際捕鯨委員會在未來能夠採納雅言,也讓會員國能採取更為寬容開放的討論態度,或許捕鯨爭議會有和緩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