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監察院調查發現,官方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正快速流失、失控中,九十五年政府尚可掌控一百五十個財團法人,四年內銳減一半,目前只剩七十七個;未來再不加強處理,公產可能變私產。查案監委不排除糾正行政院,並要求政院盡速推動財團法人法
監委指出,不少財團法人或基金會透過募集資金,以增資方式稀釋官股,規避政府監督,也使得政府逐漸變成小股東;也有不少基金會將盈餘、公積、利息以各種手法回流、捐贈基金會,稀釋官股,最後讓政府想管都管不著。
監委舉糖協為例,原應定期向經濟部報告營運狀況,但現在不僅章程遭修改,官方持股不到百分之一,派不出官派董監事,公產似已變私產。另如金屬研發中心,設立後迄未完成法院登記,至九十七年登記時,政府才發現持股只剩百分之十。
此外,監委也清查七十七個財團法人的「肥貓」問題,發現目前至少有五大部會仍有嚴重的「肥貓」問題,如工研院董事長月薪資竟超過總統。這五大部會包括財政部、金管會、交通部、衛生署、退輔會。
監委葛永光要求政院成立專案小組檢討財團法人,若已達到成立目的,應設定「退場機制」,類似公視基金會的爭議,也應釐清「捐助」或捐贈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