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專輯報導》群策群力 輔具中心感人事蹟說不完

整理/如定 圖/佛光山慈忠基金會提供 |2010.07.09
1037觀看次
字級

曾郁晴捐輔具 讓愛延續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苗栗區督導曾郁晴的先生原本患有輕微中風,三年前,在一次下樓梯時不慎踩空、摔傷了神經,導致全身癱瘓,曾郁晴堅強地負起照顧的工作。

為了減少先生在病榻上的不舒適感,她用心選購各式高品質的輔具,像是配備三組馬達可變化多種姿勢的電動病床、能幫病人翻身的氣墊床、高背式的特製輪椅、便盆椅、助行器等,所費不貲,對於衛生方面更是細心備至,不讓先生身上或器具留有任何不潔的味道,即使使用三年了,依然保持如新。

不過,人生無常,先生有一天輕微發燒,一向小心翼翼的曾郁晴聽信醫師的話,認為應該沒有大礙,不料才幾天光景,先生突然往生了,悲痛之情不可言喻。

辦完佛事,曾郁晴回想自己在道場發心的過程,一直受到先生的支持,而先生本身也盡心盡力護持佛光山,虔誠信仰佛教,臥病期間,即使退休金所剩不多,仍主動捐款贊助佛陀紀念館的興建,念及於此,她在靈前和先生「溝通」,希望把所有輔具捐贈給慈悲基金會,將先生護持佛光山的心意延續下去,造福其他有需要的人。於是,她將所有輔具整理後送往「佛光山二手輔具中心」,把對先生的愛擴散給其他有緣人,期望其他臥病的人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吳志成展專長 指導維修

經營醫療儀器行的吳志成,和從事護理工作退休的妻子吳秀美,一開始知道佛光診所有二手輔具的回收工作後,夫妻倆人便貢獻自身專長,不但承擔維修工作,還主動開課,指導其他義工如何正確使用、維修及消毒,以保持輔具良好的外觀和功能,幫診所省下不少送修的費用。

陳耀珠建制度 開辦中心

當慈悲基金會決定要在福山寺成立二手輔具中心時,從金融界總務單位退休的陳耀珠自然是負責開辦工作的首選人物。一接收到法師的徵召,陳耀珠二話不說,隔天立即打包,隻身從高雄前往彰化,馬上展開工作。

不論是屋舍的清理、輔具的管理、轉借辦法和表單的建立、義工的組織等等,沒有一樣難倒陳耀珠。兩年來,中心的業務和管理都在陳耀珠的帶領下邁入軌道,而且發展迅速。年逾七十、原本已在多項義工領域上發心的陳耀珠,如今又多了另一項重責,終年行程滿滿,連兒孫們一年也只能預約到一次的相聚假期。

張炎輝樂服務 傳播歡喜

彰化秀水人張炎輝,一九六三年剛退伍時到台南謀生,有一天在路上拾獲一本《覺世旬刊》,翻閱之後如獲至寶,便依著旬刊上的地址,找到了位在高雄鼓山區的壽山寺。禮拜後,他向知客法師詢問是否可以皈依,竟獲得首肯,星雲大師當天立即為他個人舉行皈依禮。之後,他回到了秀水鄉任職公所環保隊,三十多年來,張炎輝領受大師的慈悲,學會用最歡喜的心接納所有的遭遇,並積極參與佛光山的慈善工作。

已退休的他負責中心所有輔具的整理和消毒工作,工作中的張炎輝總是維持一貫的笑容,樂在服務,讓看到的人無不受到感染而不自主地歡喜起來,他更希望,用到的人雖然身體是痛苦的,但亦能感受到這一份關心,早日痊癒,歡喜面對人生的任何境遇。

黃素錦熱心服務 惠及家人

醫療輔具的單價往往在數千至數萬元之間,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或許可以勉強支應,但是對於為數眾多的貧困家庭而言,根本難以負擔,傷者或患者只能忍受病痛所帶來的不便,甚至家人在照顧上也很費力。

二○○八年佛光山二手輔具中心剛成立時,黃素錦在同事的介紹下前往擔任義工。半年後,八十多歲的父親騎機車車禍受傷,造成生活無法自理,她很慶幸:「幸好我在中心當義工,知道有輔具可以借。」事情發生後,她很快借到了輪椅、便盆椅和助行器,替家裡省了一大筆預算外的開銷,「爸爸能夠受到比較好的照顧,不會因為受傷就出不了門,心情不會太糟糕,所以復元良好,我也可以安心地繼續當義工,用同理心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讓她堅信好心真的有好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