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近,在耕地普遍實現機械化的泰國,不少農村卻重新出現用水牛、大象耕田的奇景。高油價給貧油的泰國帶來不小的衝擊,用畜力耕地雖然慢,卻成為當前唯一能夠解決高油耗問題的途徑。泰國不少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廣「畜力耕地」的好處。
近幾個月來,在泰國東北部的黎逸府、孔敬府、素攀他尼府等地,愈來愈多的農民重新使用水牛耕地,甚至自己扛犁,用人力和油價對抗。當地水牛保護協會主席巴越說:我們現在用相同的錢只能買到過去一半的油,所以我們不再用機械化設備耕種。
僅黎逸府就有一百多戶農民改用水牛耕地。不僅如此,為了節約耕作成本,泰國北部清邁府的農民開始恢復使用大象耕田,乍一看,仿佛回到八○年代。
曾幾何時,擁有拖拉機是泰國農民的驕傲,而今他們卻被棄置不用。一些農民說,水牛只吃草,用牠耕地既便宜又環保,沒有廢氣,牛糞還能當做肥料,比「喝油」的拖拉機強多了。
在孔敬府,七成以上的巡警開始騎自行車巡邏,而在首都曼谷,由於警方的加油經費不足,甚至開始出現在攝氏四十多度的氣溫下步行巡邏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