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是自外國引進的,一聽樹名就知是外國種,原產自巴基斯坦、印度、錫蘭一帶。何年引進台灣,已難查考,目前很多學校、公園、道路皆有種植。
阿勃勒樹異國名,冬葉稀疏夏成陰;
一到五月花開日,滿地黃花滿地金。
阿勃勒冬天落葉,五月開花,花開時,有的樹枝仍光禿,有的已冒新葉,有的邊開花邊發葉。阿勃勒一開花,常見昨天才一二小串,今天明天再看,就已滿樹黃花了。
成串的黃色花瓣一小片一小片的,大的如十元的硬幣、小的如五元的硬幣,每一垂串的大小花瓣,少的數十片,多則二、三百片,就像串串的黃金風鈴,長長軟軟地垂掛在大小樹枝上,真的是一夜開花滿樹金,花開之快令人神怡,就好像有人請來了花神,讓阿勃勒樹一夜間花全開了似的。
在隨風輕輕的搖擺下,搖漾起重重的綠波,搖蕩起層層的黃浪,真是柔花萬片,柔情萬種,柔條萬千,又美麗,又詩情,又如夢。
何方神聖請花神,一夜花開滿樹金;
引得南風不自禁,綠波黃浪悅人心。
阿勃勒有時花季很長,花開好幾次(台語叫好幾水),有的直到九月還在金黃燦爛的開。阿勃勒的果實像長條的臘腸,因此又叫臘腸豆。通常五月花開時,很多去年結的黑黑長長的豆莢,仍一條一條的高掛在樹枝上,與一串一串剛綻開的鮮亮黃花同掛滿樹,構成一種很奇特的花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