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安寧療護不只適用於癌症末期患者,嚴重的失智症患者也可選擇這項療護,讓人生最後時光過得較舒服、有尊嚴。多個專業醫師團體昨天呼籲失智症患者及早擬定醫療計畫,讓自己走得安詳,家人也可安心,生死兩無憾。
據推估,全世界每七秒就會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台灣已超過十六萬名患者,且每年增加一萬人,未來勢將造成家庭及社會的沉重負擔。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臨床失智症學會、老年精神醫學會及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昨天舉辦台灣失智症聯合學術研討會。
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表示,失智症患者晚期常併有其他慢性疾病而需送醫急救,當他們插上鼻胃管、導尿管及其他緊急處置時,常會躁動不安,伸手要拔身上各種管線,以致被醫護人員綁起雙手,不僅他們難受,家人也很不捨。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強調,對末期失智症患者來說,活得舒服、快樂、有尊嚴才重要。王英偉也認為,末期失智症患者大可不用受這種苦,由於他們平均餘命不長,家屬不妨安排接受安寧療護,可選擇家裡、醫院或安養之家等機構。
王英偉提醒失智症患者,可趁病情還不嚴重時,預立醫療計畫。他說,國外發給失智症患者的醫療計畫卡片有四十九個選項,患者可逐項勾選,有朝一日病情惡化時,家人及醫護人員才知道該怎麼做。
四十九個選項包括:要不要插鼻胃管、要不要在腹部動刀做個胃造廔、要不要裝導尿管、要不要接受CPR(心肺復甦術)、要不要接受抗生素藥物的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