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行醫與繪畫一樣,都需要有創作的熱情,才不會淪為例行公式。」昨天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展出的長庚醫院副院長宋永魁畫展雖然畫展已近尾聲,但一幅幅色彩繽紛鮮明的畫作,讓參觀民眾仍感受到作者的感性與熱情。在這位白袍醫生的妙筆下,冷冰冰的超音波圖像、X光片、解剖圖、開刀房,以及人體的細胞結構,都展現出一種人文的關懷與藝術的美感。
宋永魁表示,從大學時代就加入美術社學習西畫,至今已作畫三十多年,在他的畫作中,除了有風景畫與靜物外,最特別的是慢慢融入醫學素材,如:生殖、內視鏡手術、開刀房、生命之刀、病者空間、醫者空間等,都是他將行醫多年的所見所聞,透過佛法的沉澱、職場的歷練,而展現的生命圖像。
他指出,由於自己是婦產科醫生,所以會對生命的初始有較多的描繪,無論是「剖腹產」、「第一口氣」、「接生」等創作,都傳達他對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與歌頌。
「開刀房」在宋永魁眼中是外科醫師修行的道場,所以在這幅作品中,宋永魁以特殊的構圖與柔和的光線,呈現外科醫生每天生活的地方;而把各種器官組織攤於手術台上的「生命之刀」,卻以理性的抽象手法表現,並在畫中置入一個八卦運轉,好似手術台上正在維持人體健康的運作。
或許有些人會難以將器官與細胞組成和繪畫藝術串聯,但宋永魁卻為自然的器官結構,有種生命之美,「風火水土」即是他將人體細胞組織的外觀擬人化,用藝術的角度呈現,使作品產生生命感動的代表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