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華山,為了幾米的《星空》展,不知是秋還是夜,有些涼意。
走進白色建築,看到「有人陪伴的感覺真好」的白漆後的樹木,沒有葉子,頂上開滿白色的花,有對依偎的鳥兒,枝條上是不同的心願。
向前,一盞盞花映,那花往上是一朵,側邊還有立體的花形,迎面是林夕寫的〈星空〉,透明玻璃上的白色詩句,關於小孩與大人。
不論走到哪都有幾米的圖,陽光的色彩,一幅幅的故事,在視聽館內一個大螢幕,那些圖串成一個關於男孩與女孩孤獨及相逢離散的故事,頭頂有各個星座在發光,隨著故事,還有月球星空實照。
視聽間旁有著「後來的女人」和「凝望」,是重現長大後的小女孩,看著梵谷的畫作《星空》——栩栩如生的大蠟像看著自己的縮影公仔,長大後及小時候的星空是不是同樣?大女孩的眼中好像有點淚……
小男孩的好朋友是魚,有間房間是一條鯨魚做的「魚仔仙」,魚身上一圈圈東西的材質跟尪仔標很像,燈光則是用跟電視顯影一樣的材料,代表童年只有電視陪伴。
小女孩的記憶則在「記憶的夾層」中,那些幻想的美好,現實的失落與傷心,就在各個木板代表的夾層中,以不斷行駛的火車交雜流動;往另一個方向走,走進小女孩的世界:「多事之日」,小女孩穿著夢幻的白紗衣裳,頭髮蓋住了表情,只有無助的背影,想要推開被藤蔓緊覆的紅色大門,想要父母的關愛———門外是父母的世界:權力、金錢、欲望、華服、首飾等,或許這是小女孩最後選擇放棄的緣故……。
附近一個八聲道音樂劇場 以不同形式演出《星空》中小女孩的心境,天花板上有個不斷溶解的冰,水滴隨著規律的速度落在地面的屏幕形成一圈圈漣漪,那是「日蝕那刻的失憶」,小女孩小時候在爺爺奶奶的家,那時是他不知道的幸福,以前想回城市,後來,卻回不去以前了;那些滴融而下的記憶會被現實不斷的沖淡還是隱在更深的心底……。
小男孩則要從另一個樓梯上去教室———「一個可以忽略的下午」,是原比例放大四倍的課桌椅跟講台,黑板上有小孩的字還有幾米畫的兔子,桌子上放著小男孩被同學欺負的縮小模型,還可以看到臉上的傷口,那大小對比讓人不能忘記!
最喜歡的是「家門口的迷宮」,小男孩跟小女孩在兩萬多把鑰匙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鑰匙,有普通的也有夢想的星形鑰匙———然後是一道門———讓我們離開這個城市吧!我推開門,看到另一個世界,男孩仰躺的屋頂,還有個樹藤的擺飾,那是個獨立的空間,記得故事中他們走進森林,女孩問: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我們兩個你會不會害怕。我想,世界上若有個人陪在你身邊,陪你走出來,不論是迷宮還是森林,都無所畏懼了。
展間還有模擬幾米的工作室,由窗外望去可以看到由小孩視角拍攝而成的「明信片」,摩天輪相片,聽說是用特殊技法弄出油畫感覺。
工作室及記憶夾層出現的紅氣球不知道代表什麼,他們讓人有平靜的感覺。
最後,男孩女孩分開了,男孩留給女孩一壁的魚朋友中,只有一張女孩的臉,還有不會再變大的小狗陪在她身邊,之後,會不會相逢,我們不知道———但是,那種相互陪伴信賴一起遊走各個地方的感覺,我想是最珍貴的寶物,因為,曾經有那麼一個人,跟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寂寞,一直一直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