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腳步近了,店家開始推銷粽子,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如果想吃有「家的味道」粽子,那就要自己動手。
很多人認為包粽子很麻煩,其實,也可以很簡單。粽子依地區不同,餡料不同,包法不同,煮法也不同;有的地方用煮的,有的用蒸的,也有先把米炒好再包,用電鍋蒸一蒸即可上桌。
粽子分甜鹹,還有鹼粽。甜粽餡料有紅豆、綠豆、花豆,還可加桔餅、抹茶,現在還有冰皮粽子,涼涼吃;鹼粽則加鹼粉(中藥店買得到,依米的斤數計量),鹼粽也是沾糖或蜜,涼涼吃。
鹹粽餡料可多了,基本有紅燒肉、蝦米、魷魚、花生、粟子,素粽則以香菇、素肉、花生、蓮子、蘿蔔乾為主,還有包花枝、干貝、飽魚的海鮮粽,湖州粽則包火腿、臘肉、香腸。台式粽南北也不同,南部人花生拌在糯米中,北部人花生放在餡料內。
通常包甜粽用圓糯米,鹹粽用長糯米,也有人依比例混用,比較特別的是客家粿粽,將糯米磨成漿,壓乾拌點糖,包蝦米、蘿蔔絲,個頭不大,吃起來甜甜鹹鹹,別有風味。
粽子外型多元,除一般傳統粽子,也有三角型、長方型、牛角型,近來人們怕胖,業者推出「迷你粽」、「一口粽」,吸引消費者。
包粽子的訣竅是糯米一定要泡透,糯米黏性大,泡的時間不夠,外熟內生,註定失敗,最少泡八小時以上,最好是前一天晚上泡,第二天包,粽葉則要洗乾淨,晾乾備用,綁粽子的藺草也不能少(也有以粗棉線取代)。
包粽子一定很麻煩嗎?未必,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泡好的米瀝乾,鍋中放油,把紅蔥頭爆香,放下糯米、鹽(淡色醬油亦可),加五香粉,炒到八分熟,有如油飯,用粽葉包起來,塞進炒好的餡料,用粽繩綁牢成串,放在電鍋蒸一小時,就有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可吃。
俗話說:「未吃五月粽,破裘不願放。」意思是說,過了農曆五月,進入炎熱夏季,厚重衣服就可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