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承辦六輕營運十年總體評鑑的「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昨天提出第一次工作進度報告:六輕多年來因製造環境汙染並影響附近居民健康,遭民眾投訴四十二次,近四年間遭裁罰共七百七十萬元,估計年排碳量更高達六千七百五十七萬噸,約十一萬七千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附量。
報告指出,座落於雲林縣離島工業區麥寮區的六輕,為當地創造九成生產總額和一半就業機會,年度出口效益超過四千億元,但汙染公害問題不斷,去年六月更遭媒體披露,其汙染程度與居民罹癌機率呈正相關。
行政院環保署今年四月即投入九百萬元,委託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自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健康四面向,對六輕展開更全面的嚴格評鑑,並要求該基金會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為止,每月提送各分項進度報告送環保署召開審查會議,並將進行三次總體報告。
環資研發基金會副研究員楊文龍表示,從八十三年填海動工至去年為止,六輕總共被民眾投訴四十二次,以漁業影響、空汙和異味事件次數較多,如去年九次陳情案中,就有六次是廠區散發異味,導致九十五至九十九年間,環保署中區督察總隊共進廠稽查一百三十三次,開罰十四次、近八百萬元。
此外,屬於石化工業的六輕排碳量更是驚人,評鑑報告指出,六輕在去年整體間接和直接排放量高達六千七百五十七萬噸,造成台灣人均排碳量和全球氣候環境的嚴重負荷。
對於經濟貢獻和環境健康債皆居高不下的六輕,過去已引發環保團體、環境學者和民眾不斷的質疑和抗爭;環保署目前從兩方面著手,在總體檢計畫中的健康面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也要求台塑方面應提出健康風險評估計畫,以三年時間來做評鑑分析、以釐清六輕對在地居民健康危害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