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多數縣市公共運輸使用率偏低,交通部計畫編列三年一百五十億元改善。交通部長毛治國昨天在立法院表示,三年將汰換九百輛老公車,其中偏遠山區的大型舊公車補助換成中型巴士,都會區一般公車換成低底盤公車。
地方首長最重要的競選政見之一就是蓋捷運,交通部長毛治國上任之後,決定挑戰選舉文化,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先提升公共運輸的使用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天討論交通部十六項預算解凍案,毛治國主動提出三年一百五十億元的「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尋求立委支持,希望讓第一年的四十多億元可以動支。
毛治國說,據交通部最新調查顯示,全國私人運具使用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三點五,另外有百分之十三點一是步行或騎自行車,公共運輸使用率僅百分之十三點四,當中,只有台北市、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的狀況比較好。
統計顯示,台北市的公共運輸使用率達到百分之三十四為最高,其次是基隆市的百分之二十九,台北縣百分之二十四,第四名的桃園縣滑落到百分之十一點九,剩下的其他縣市,全部都低於一成,甚至有超過半數的縣市,公共運輸使用率低於百分之六,最低的嘉義市僅百分之二點五。
毛治國說,中南部縣市因預算不足,只能用北部使用七、八年後淘汰的二手公車,民眾搭乘意願更低,因此交通部計畫三年內補助業者換購九百部公車。
交通部預計用三年,補助地方政府汰換九百輛公車,其中偏遠地區老公車三百五十輛,全部換成中型巴士;今年先換新一百輛,明年及後年預計換新一百二十輛、一百三十輛。另外,補助都會區更換五百五十輛低底盤公車,今年一百五十輛,明年、後年目標分別為一百八十輛、兩百二十輛。
公路總局表示,偏遠路線一般道路比較崎嶇,乘客較少,使用中型巴士,轉彎半徑小,安全性高,業者換購中型巴士,每一部補助兩百萬元,幾乎是新車車價的四分之三。
公路總局指出,目前車齡在十年以上的市區公車,大約還有三百三十八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