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女性看婦產科很注重隱私權,但《康健》雜誌昨天公布一份「婦產科就醫經驗調查」,超過兩成女性反應就診時,還有其他病患在場;雖然多數人可以忍耐現況,但被問及如果為了尊重隱私,必須一次一病患進入診間,超過九成女性願意在外面等,甚至有兩成女性表達,等多久都沒問題。
這項調查電訪了一千零八十名曾到婦產科就診的女性,超過兩成有過「三代同堂」候診經驗:前一個病人去內診、這一個病人問診、下一個病人提前進來坐在門邊等候;三成七接受內診前,醫師沒有完整說明內診的必要性;同時有四成接受內診的環境,只用布簾間隔而不是獨立隔間,隨時看到旁人的腳來回經過。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表示,衛生署去年九月十日已公告「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裡面就提及門診應為單診間,確實隔離不相關人在場;與病人作病情說明或執行觸診時,應考量環境與個人隱私保護;檢查場所至少要有布簾隔開(且視檢查的種類,以有個人房間較理想)。
若按照這項規範,理論上女性在婦產科,不應有隱私不被尊重的窘境,劉梅君認為,衛生署既然公布了規範,就應主動輔導沒有符合的醫院、並定期進行查核,才能確保醫院落實對病人隱私的保障。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指出,一個診間同時擠進好幾個患者,是為了提高效率的趕進度作法,但婦產科更需要一個隱密空間,才能讓女性安心表述、接受內診,他建議衛生署可比照「母嬰親善」醫院的模式,推動「婦女親善」醫院,鼓勵醫院營造更友善的婦產科環境,也提供女性就醫選擇的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