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中文系也能是時尚

許嘉瑋 |2010.05.25
833觀看次
字級

人們對「古物」充滿好奇,譬如仿明家具在市場上總擁有不低的銷量,而大喇叭褲或是配戴大耳環之類的裝扮,偶爾仍會掀起時尚界的熱潮。弔詭的是,中文系研究的不也是「骨董」,卻往往被忽視,起碼填寫志願的時候,它並非多數家長能認同的第一選擇。

其實「復古」、「反復古」也是文學發展的熱門議題,其中牽涉兩個層次:其一,什麼是「古」;其二,要如何「復」。歷來高舉「復古」旗幟的文學家不少,譬如唐宋古文運動便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例子,甚至連最為飄逸的李白,也有「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之語。

但是你也復古,我也復古,誰才是正宗呢?以明代前後七子為例,他們素以「復古」著稱,然而內部對於復古也有不同的看法,頗有幾分「一個復古,各自表述」的意味。我認為復古其實也可以很時尚,畢竟沒有古又何來今,故重點不在於「什麼是古」,應放在「如何復古」。

推溯其源,幾乎沒人能超出《詩經》、《楚辭》這兩部經典的影響,即便語言隨著時間發生演變,我們依舊使用典故,甚至「誤用」成語,不同方式的復古,卻在意識形態的操作下有了優劣之分。

究其根柢,只要能讓「古」在新語境中活過來,便是成功的復古,不該出現價值高下的差異。從此觀點出發,中文系必須面對當代的環境重新轉化經典文化,否則即使日夜抱著前人書卷吟哦,滿口之乎者也、炫才揚己,堅守的不過就是《莊子》寓言中所謂的「糟粕」而已。

若不再故步自封,相信中文系也能是一種時尚,而非抱殘守缺的「舊破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