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報導,歐盟債務危機的痛苦影響正在蔓延,歐元大跌,使中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下降,未來想推動人民幣升值、打破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努力,也將更加複雜。
值此同時,中國與台灣也正「適時」增購美國國債,以作為歐洲債信危機下的避風港。中國在三月份持有美財部長、短期債券共八千九百五十二億美元,比二月份升百分之二,繼續穩居海外持美國債第一大國。台灣三月份共持美國債一千二百四十八億美元,比前一月升百分之二點八,在外國持美國債排名第八。
《紐約時報》報導,據接近中國貨幣政策制定者的人士說,中國決策者上月初已達成粗略共識,準備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再進行某種程度的升值。但出於各種原因,中國一直未將這一決策付諸實施。
如今在歐元疲軟之際,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意味對歐元的匯率進一步提升,除了使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中國向歐洲出口部分也帶來更多問題。
歐元最近數周對人民幣的匯率下跌,十七日一度跌至二○○二年底以來的最低。中國商務部一名官員十七日在北京警告,中國不能在歐盟的危機中獨善其身。
一些經濟學家也警告,中國去年初的出口下降,不是工業國家的需求疲軟,而是中國和外國銀行突然臨時取消貿易融資的信用證。
中國出口企業非常依賴銀行的信用證,而信用證與銀行隔夜拆借利率密切相關;當銀行自身借錢出現問題時,就會大幅減少為貿易融資發放信用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