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您喝的是鮮乳?保久乳?還是調味乳?」雖然衛生署明訂保久乳如果不是以「保久乳」或「保久牛乳」命名,應在包裝加標「保久乳」字樣,但消保會調查,光泉、福樂、台農共計十一款保久乳違規,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是鮮乳,由於無法可罰,將建議衛生署加訂罰則。
牛奶分為鮮乳和保久乳,保久乳因生乳含量不同,又有所謂的保久調味乳,到底消費者購買時如何辨識?據衛生署在民國九十三年施行的「鮮乳與保久乳標示原則」,只要保久乳非以「保久乳」或「保久牛乳」命名,必須在包裝主顯示面上加標「保久乳」字樣,以導正市場乳品標示不一現象。
消保會日前調查發現,包含光泉高鈣牛乳、光泉成分無調整牛乳、光泉低脂高優質牛乳、光泉巧克力牛乳、光泉低脂高鈣牛乳、光泉果汁牛乳、福樂水果牛乳、福樂蘋果牛乳、福樂巧克力牛乳、台農全脂牛乳,以及台農巧克力調味乳等十一款「保久乳」全數違規。
鮮乳和保久乳到底有何差異
?消保會消保官組組長吳政學說,雖然鮮乳與保久乳營養差不多,但鮮乳售價比較貴;其次,保久乳殺到無菌,所以可以放比較久,例如保久乳做成的調味乳可存放六個月,鮮乳做成的調味乳則只能存放十四天,這些差異對消費者而言就是不一樣。
消保會調查發現,「光泉高鈣牛奶」摻雜了麥芽粉、果糖等其他成分,生乳含量約百分之五十,並非百分之百生乳製成的保久乳,但除了包裝未標明「保久乳」,其設計也容易讓人誤以為其內容是百分之百生乳,直批「這麼大的企業經營者,不該搞這種曖昧」。光泉、台農、福樂都說會改善。